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24時記時法教案
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記時法,會正確比較出兩種不同記時法的異同及其特征,能正確對這兩種記時法進行互化。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學具鐘面、教具鐘、本校作息時間表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3、根據學生的情況而引出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出示課題)
從生活經驗出發,初步理解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二、結合生活實際,主動探索24時記時法的規律 1、談話:天漸漸地亮了,這時我們也該起床了。(課件顯示鐘面時間和小朋友起床的畫面)誰能說說小朋友是什么時間起床的嗎? 2、談話:你能用兩種不同的記時法分別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嗎? 提問:從深夜0時到中午12時,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時?
3、(課件顯示鐘面時間和小朋友上課的畫面)誰能說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上課?
4、談話:你能用兩種不同的記時法分別說說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時間干什么嗎? 喚起學生已有的的經驗,主動探索24時計時法的規律。
5、小結提問:你是怎樣用24時記時法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時間的?6、我們在大年夜的時候要做什么事情?(守年歲)
是深夜12時,這個時候,用24時記時法就是幾時?它與第二天有什么關系?
2、24時轉換成12時記時法
師:生活中,除了電視里,還有哪兒用24時記時法?
出示:車站站牌、肯德基營業時間、百潤發營業時間、銀行營業時間。
結合學生實際,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三、鞏固應用
1、談話:你們非常順利地解決了日常生活中一些有關時間的的問題,頑皮的小鬧鐘也來湊熱鬧,時針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游戲,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通過給鐘面畫上時針和根據鐘面上的時間,可能在做什么,讓學生體會到24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的區別。
四、課后延伸
。 通過安排一天的作息時間讓學生及時鞏固24時計時法。
教學反思 課題: 簡單的經過時間計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進行一些有關經過時間的簡單計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重點與難點: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課前準備:節目預報表
板塊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及達成情況 一、復習24時記時法 出示節目預報: 上午8時50分 金色的童年 上午9時30分 兒童英語 …… …… 下午2時 六一劇場 下午4時 美術星空 下午4時40分 七巧板 …… …… 晚上6時30分 大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