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四單元面積教案
為增強1平方米的大小是多少,安排下面的活動,在黑板上畫出1平方米。估計教室門的面積。(可以利用米尺幫助估計) 擺一擺教學目標: 1、 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2、 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 1、 估一估。
在估計書中三個長方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說一說學則哪個面積單位估計比較合適。讓學生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感覺。 2、 擺一擺、填一填:
讓學生都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親手擺一擺,數一數上面三個長方形分別要用幾個小正方形才能擺滿。把結果填入書中的表格;觀察填好的表格,讓學生找一找其中的規律。并鼓勵學生用數學符號表示出來。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3、 試一試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建立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可以向學生指出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同樣適用于正方形。 4、 習題中要注意的問題:
學生容易忘記書寫單位,或單位與長度單位混淆。在作業中要注意強調面積與周長的區別。面積的計算公式與周長的計算公式的不同。要加強學生對面積的估計能力。鋪地面教學目標 1、 結合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體會面積換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2、 認識公頃、平方千米等面積單位。
3、 能進行簡單的面積換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1、 出示問題:
小明家衛生間有一塊長5分米,寬5分米的地面損壞了,需要多少塊面積是25平方厘米的方磚才能修補好?讓學生先對“地面”的大小有個正確的認識。可以在黑板上先畫一個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讓學生在自己的紙上畫一個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討論,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塊磚。當學生逐個擺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預測出需要幾塊磚?引導學生把問題特殊化:先解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幾塊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讓學生可以用手上的紙張來完成解決這道題目。 2、 填一填:
結合上面的探究活動,將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學生知道1平方分米與1平方厘米的換算關系。 3、 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現成的素材-----低磚,先讓學生測量一下地磚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磚上可以擺幾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 一會1公頃、1平方千米。
利用周邊的環境,如足球場,廣場對1公頃、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