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設計本教學時,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堅持以讀為本,把“以讀悟語”和“以讀悟情”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機會和學習途徑。同時按照三維目標的要求,努力追求言語與精神的同構共生,使人文強化,語文優化,讓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從而達到教學的深層與生成。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課文內容蘊含豐富,但并不深奧,只是有幾個詞語,如“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仆仆”,對于一個剛升入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講,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時要創設情景,讀詞語想畫面、聯系生活實際和上下文有機滲透,才能更好地體會孔子的求學精神,從而在讀懂故事的基礎上對孔子和老子作出簡單的評價。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掌握“遠近聞名、風塵仆仆、納悶、長進、敬重、品行”等12個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旅程的艱辛,體會孔子的好學、謙虛
二、過程與方法:在情境中識字,多層次、多角度、立體化鞏固生字,在朗讀中自我感悟,深入體悟,在解疑中自主合作、主動探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讀中感悟理解,讀出語文味。
2、感受孔子的好學、謙遜,深切體會路途的艱辛。
3、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文章大概意思。
2、生字詞教學
3、體會孔子的好學、謙遜,深切體會路途的艱辛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收集相關材料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及設計意圖]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要送大家一份珍貴的禮物(出示孔子的名言)你們知道這些名言是誰寫的嗎?
2、出示(孔子畫像)板書孔子,讀課題引導學生讀資料袋。
3、揭題,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去感悟他帶給我們的感動。(板書課題,讀課題)
[設計意圖]
聯系生活實際,用優美的排比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課堂上來,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奠定情感基調還幫助學生提高認知水平、積累語言。
二、初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
1、引導學生初讀課文,重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出示有生字的句子讓學生自由認讀。
3、集中出示生字讓學生自由認讀生字、練習認字。
4、指名學生讀生字,讀準字音。重點指導難讀的字“納悶和敬重”。
5、多形式鞏固練習讀生字。
6、老師書寫示范,學生書寫反饋
[設計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