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孔子拜師(第一課時)
十里八里的鄉里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甚至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孔子,知道他什么?
就是這樣一位——(學生接讀“遠近聞名”)的老師,卻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想想,為什么他自己認為不淵博呢?(自由談看法,滲透對“學無止境”的理解,體會他的“謙虛好學”。)
★小結:是啊,知識再淵博的人也有他不明白的地方。孔子在老年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故事,兩個小孩爭論早晨的太陽大?還是中午的太陽大?爭論不出結果,他們就問孔子,結果孔子也回答不出來?梢姟皩W無止境”!
讓我們再來讀讀孔子拜師前的內容。(齊讀)
2、了解孔子拜師路途的艱辛,感悟他不怕吃苦的品行。
就這樣,孔子上路了。
(課件出示: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誰來讀讀這句話?(抽1生)
★:想一想,這句話寫的是什么?
★: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這千里路,與現在平坦的柏油馬路、高速公路一樣嗎?是一條怎樣的路呢?繼續想象你仿佛看到孔子在這條路上怎樣行走?
這就是“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啊。
雖然只有兩個詞語,可是我們卻通過這兩個詞,仿佛看到了孔子在路上行走的情景,感受到了他的艱辛。能讀到字詞背后的內容、感情,那才是真的會讀書。
他就這樣走啊走啊,——(接讀:終于走到了洛陽。)
★:讓我們再次重溫一下孔子這一路的艱辛。誰愿意再讀讀這一部分內容。
★:真辛苦呀!想一想,當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地來到洛陽后,他身上會是什么樣子呢?(預計學生交流:衣服臟了,鞋子破了,頭發、胡子長了,亂了……)這就是風塵仆仆的樣子。老子第一次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風塵仆仆的孔子。
你能理解孔子嗎?你覺得他冒著這么大危險,經歷這么多的辛苦去學知識,值得嗎?(自由交流,體會孔子對知識的渴求、謙虛好學)
★:小結。中國古代有句古語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就是說,早晨學到了一個知識,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晚上就死了也是值得的?鬃拥倪有過這樣一句名言,叫“學而不厭”,這些都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呀!
3、以語言為基礎,情境再現孔子與老子見面時的情境,體會他們的謙虛有禮。領會“學無止境”的含義。
終于見面了。我們來看他們見面的情景:
(1)僅僅出示對話中的語言內容(劇本形式)
出示下面的對話內容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引導看懂內容。這是孔子與老子在干什么?(對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誰愿意與老師合作,聽聽他們見面后說些什么?
(2)再增加對話中的提示語:
(出示對話內容)
孔子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見這位風塵仆仆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吧!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