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孔子拜師(第一課時)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請同學們看看多了些什么內容?(上前行禮)
“上前行禮”描寫的是什么?(動作)
怎么行禮呢?(生模仿)
講解“拜”字。我們來看這個“拜”字,兩手合在一起,表示恭敬的態度,這就是古代行禮的一種方式。孔子為什么要對老子行禮?(孔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禮”,這種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中國至今也是令世界各國敬重的禮儀之邦。)
師演示:先行禮再說話。
還多了什么?(納悶)能做個納悶的表情嗎?
當時老子皺著眉頭,心里想什么?(我從沒見過這個年輕人,不認識他,他怎么會認識我呢?)(不知道、奇怪)所以當老子說“你是——”的時候,心里還在思考。怎樣讀?(生讀)
還多了什么?(連忙說)
怎樣說才是連忙說?——咱們來試試“連忙”說。(朗讀有關內容)
為什么要連忙說?(老師問話,要趕緊回答,這是對老師的尊重。)這也是“禮”呀!
★:有了這些動作、神態、語氣上的提示,讓我們再回到他們的對話場面,誰愿意與老師合作,再現孔子拜師的情境?(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生生分角色朗讀。(抽1組學生讀)
[在孔子和老子見面后的對話教學中,我想利用對比的方式使引起他們對一些動作、神態、語氣方面的詞語的注意,從而幫助理解課文和朗讀課文。使學生入情入境。]
(3)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交談,激發敬佩之情。
讀得真好,大家繪聲繪色的朗讀,把我們又帶回了兩千年前孔子拜師的情境。不過,我心里有點疑問,想問問二位:
★:問孔子。
我想問問孔子,你研究學問不比老子差,為什么還要拜老子為師呢?(引導學生體會學問是研究不完的,感受“學無止境”的含義。)
孔子,你將來還會再拜別人為師嗎?是不是只會拜像老子這樣的名人為師呢?(隨機滲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道理,進一步體會“學無止境”)
★:問老子。
老子,孔子的知識已經很淵博了,你還愿意你愿意收他為徒弟嗎?你不怕他的名氣遠遠高于你嗎?(學生自由表達,引導體會誨人不倦的精神。)
真令人敬重!老子也正是這樣做的,他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孔子。)
孔子也是這樣,自己“學而不厭”,同時又跟老子一樣“誨人不倦”,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的學生。)據說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氣很大。
★:老師想問問孔子,初次見到老子,這位老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我也想問問老子,初次見到孔子,這位遠近聞名的人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你們佩服他們嗎?不僅你們佩服,人們都很敬重他們。
后人還為孔子修建了孔廟,就在我們山東的曲阜,(出示課件)他們的品行、他們的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們中華民族,影響著我們每一位華夏子孫。
我們一齊來讀最后一段。(師生齊讀)
[對于詞語的教學,我盡量使學生的學習在談話中、在情景中。充分體現無痕教學]
四、總結
孔子雖然已經遠離了我們,但是他卻給我們、給人類留下了許多精神財富。后人把他和他弟子的一些言行整理成一本書,書名就叫《論語》,很多名言就出自這部《論語》,比如這節課中老師說過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課后,老師搜集了一些,大家可以讀一讀,背一背;你自己也可以搜集一下,記下來,給同學們看。一定會有很大收獲。
下課!
板書設計:
孔子拜師
孔子
學無止境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