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說課稿
板塊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2說說人們對孔子和老子有怎樣的印象呢?(佩服、尊重)
出示文末一句話: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1)齊讀句子,找“敬重”近義詞,理解“敬重”板書:敬重
(2)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他們有怎樣的品行?從課文中那些語段可以看出他們的品行很優秀而得以人們的尊敬呢?請大家再細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標出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學生交流讀書收獲。根據學生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品位語言,體會情感,感受孔子的謙虛好學和老子的誨人不倦的優秀品行。
本人預計做以下的重點指導學習:
一方面:研究敬重孔子的原因: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謙虛好學〕
這一部分我準備這樣來教學。(重點體會:遠近聞名還不夠淵博)
(1)一讀,找出不理解的詞,可能會提“淵博”怎么理解?引導查字典(知識深廣。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聯系上文“遠近聞名”,
(2)二讀,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說說你的感受?(板書:謙虛好學)
(3)指導朗讀。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求知若渴不畏艱辛〕
(1)學生想象一下,在這幾個月里的路途中,孔子會遇到哪些困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
(2)出示句式,學生想象填空:孔子餓了,就;累了,孔子就;天黑了,孔子還;正是這樣、幾個月。
(3)相機理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從而明白孔子為求學不怕吃苦。
(4)讓我們讀讀這句話,讀出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精神。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從“上前行禮”一詞中體會)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抓住“特地”、“請”兩詞理解)〔謙遜有禮〕
(1)抓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引領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語氣表現孔子當時的心情。
(2)利用課件交換詞語“拜見”、“拜訪”。對比朗讀句子,用換詞法在朗讀中聯系上下文區別詞語間的細微差別。(“拜見”是客人一方說的,“拜訪”是雙方都可以說的,有訪問的意思,更有敬重的意味。)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謙遜有禮、勤奮好學〕
(四言詞組:學無止境。生活中你見過“學習沒有止境”的事例嗎?請你說說這樣的一個事例。談理解。如:學習了課文里的,還要經常看課外書)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抓住“每天”、“隨時”來理解)〔勤奮好學〕
(1)什么叫隨時請教?(什么時候有問題就什么時候向老子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