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② 人物多,有五百多人,(有五百多人的畫能稱得上是名揚中外的畫嗎?)
示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畫在上面了,有……有……還有哪些行業?
你能用個詞語來概括這一段嗎?我送你一個詞語:行業齊全(板書)
是啊,每一行的人都逃不開張澤端的眼睛,多絕啊?(板書)
請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③ 畫面上的每個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示句)
他們在干什么?(找到文中句子,齊讀)
畫面上那么小的人,每個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絕!
這段話能用哪個詞語來概括?(熱鬧非凡)板書
形態各異
三、是啊,從這幅畫中,我們不僅看到人物眾多,場面熱鬧,更叫絕的是每個人都那么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1、文中的哪一段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誰把它找出來(第四自然段)
2、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一遍兩遍三遍,直到你的眼前出現了這幅情景。
說說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你能把這個情景從畫中從畫面上找出來嗎?
3、怎么樣,很難找吧?告訴你們,這只有在放大鏡下才能看得清,示圖
想想,這么細小的畫面,張澤端居然能畫的那么傳神,真是一絕,真是太神了(板書:神)
4、這么傳神的畫面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試試先自己讀,指名讀,齊讀
5、現在,老師請大家來當當北京故宮博物院里的小講解員,向中外游客介紹一下這幅名揚中外的畫(示圖)
此時此刻,當你站在這樣的一幅名畫前,你的心中會涌動起怎樣的感覺,你想說些什么?
總結:
師讀最后一節
唯有最平凡最真實的東西才最長久,永遠散發著藝術的魅力。
作業:
回家向你的父母和朋友介紹這幅畫。
反思得失:
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的對內容的理解,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多方面的。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作者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體會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豐富的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將得到發展,因為對內容的理解必須經過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由對生動、具體、局部的語言材料的感性認識,經過推理、判斷,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走向理性的認識。學生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由具體到抽象,由局部到整體,由表面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循環往復的認識過程中,思維水平將逐步得到提高。
《語文新課標》在階段目標中基本沒有涉及“段落”這個概念?是它不重要嗎?答案是否定的。過去的段的訓練容易把我們的教學引向繁瑣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標準、結論、答案的統一,忽視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閱讀的規律,把“分段”、“概括段意”這個手段變成必不可少的訓練程式。在閱讀中,對于段落及其概念,我們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關鍵在于,我們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為把握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一種手段來看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段的概念由文字內容漸漸地向學生講解,讓學生理解,可以把同一意思的句子合為一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