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湖上初晴后雨說課稿
內容與教材分析: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古詩三首》中的兩首——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和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飲湖上初晴后雨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瀲滟晴方好, 畢竟西湖六月中,
山色空蒙雨亦奇。 風光不與四時同。
欲把西湖比西子, 接天蓮葉無窮碧,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一首由景入手,然后抒發感受,第二首則相反,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然后寫景。兩首詩都是描寫西湖夏季的景色,均表現詩人對西湖的熱愛與贊美。因此,定課題為《西湖組詩》。
課標要求: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審美情趣。結合古詩這一獨特文學形式,教學中以學生誦讀為基本方法,做到以讀帶情,以讀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重點詩句的意思,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共六部分
一、導入新課。由學生背誦《憶江南》《望天門山》等寫景的詩詞導入新課,自然引也對西湖組詩的學習。由舊知過渡到新知,溫故知新,親切自然。
二、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學生自讀——讀通詩句——根據注釋自學、初步理解詩意。然后師生交流,共同品讀,感悟。在品讀過程中從景和情兩方面來說。
1、在欣賞美景時,抓住“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兩詞,借助畫面,及教師語言渲染等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出陽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麗、波光粼粼,猶如一塊巨大的寶石,熠熠生輝。以及雨中西湖的朦朧、神秘。讓學生邊想象邊誦讀,從景中悟情。古詩語言精煉、意境深遠,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有了想象就有了意境,有了品味,把學生帶進詩中描繪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