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學反思
有電影藝術家說過,表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想,語文教學何嘗不是這樣呢。一節課下來,深刻反思,也有不少令人遺憾的地方。
一、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很好體現。在學習生字的時候,未能放手讓學生自主或小組形式合作學習生字。其實學生對生字的學習重難點也許是不一樣的,老師預設的重難點是否就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呢?如果不讓學生全面參與到學習中去,針對性地通過適合自己的方式去突破自己的重難點,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反饋也是籠統,沒效果的,教學繼續進行,學生的負擔會一步步加大。如果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在課文中找出不懂的生字、詞語,通過查字典,同學間交流,或者調動自己已有的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再自覺把詞語放到課文中去,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體會詞語,這種“放手”,正是有效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但對于學習有困難的中下生,教師就要多力度扶持好。
二、情感導讀力度不夠。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生的情感朗讀,指出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該課具體介紹了香港的繁華和美麗,贊頌了香港真是“我國南海之濱一顆璀璨無比的明珠”。作者對香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一表無遺。但在教學中,因為給學生“讀”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充分,學生未能在讀中升華對香港的贊美之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因為未能挖掘學生現有的信息知識、經驗、感受,學生自身與語句的體會不到位,就很難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朗讀便缺乏“味道”。如果能讓學生在小組內結合自己去過香港的經歷或對香港的認識,交流自己喜歡課文介紹香港的部分,再去品讀課文,有感情去朗誦,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課堂評價性語言不夠豐富、精當。學生學習評價是一種必備的教學藝術,好的評價語可以使學生變無視自我為認識自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消極無為為積極進取,變自發萌動為自覺進步。在教學中,或許是因為對課不熟的緣故,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全身心的關注學生的學,有時邊聽學生回答問題邊想我下一步該講什么了?只是想著把過程走下來,不要漏講了哪一點兒。這就使我不能全身心地去傾聽孩子們的回答,不能對孩子們的回答做出準備的評價。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重視對孩子的評價。課堂上認真聆聽孩子的答案,有針對性地給予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方法,讓發展性的評價語言給學生的后續學習帶來有效的激勵。
四、未能抓好時機培養學生能力!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都懂。在教學中,成功的課堂,不在于教給學生什么知識,而在于教給學生怎樣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什么樣的能力。這是教學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該課中,因為時間關系,我在幫助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學習方法方面,還做得不夠。例如,第六單元的很重要的一個學習方法是抓重點句子理解、歸納法。該課的結構也是采取前面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只要抓住每段前面的重點句子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課文是由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香港的。學生大部分能找出介紹的內容,但因為我沒有在課時結束前給學生結合單元知識進行歸納,錯過了讓他們對學習方法有所認識,有所提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