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和鹿
設計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合作、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真正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通過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從講中感悟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要取長補短。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在叢林中,一只鹿遇到獅子奮力脫險的故事。鹿非常欣賞自己美麗的角,而抱怨四條難看的細長的腿。當遇險時,鹿的四條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麗的雙角被樹枝掛住,差點讓它丟了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物各有所長,所短。不要因為它的長處而看不見它的短處,也不要因為它的短處而否定了它的長處。不要光圖美麗,更要講實用和它的存在價值。
學情分析
1理解知道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態度,是課文學習的重點,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體會故事所述的道理是課文學習的難點。
2教學中可讓學生把課文和陶罐和鐵罐作比較學習,通過比較,拓展學生的思路和視野,學會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大意。
2、初步懂得講故事的方法,能有感情地講讀文中的重點段落。
3、體會"好看的東西有時會帶來壞處,而難看的東西有時卻會帶來好處。"的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復述課文重點段落。
教學策略:
1、本篇為略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初讀課文時,可設定以下任務:
(1)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2)了解故事大意。
2、這節課講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把故事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回家后把整個故事講給長輩聽。
3、引導理解、欣賞重點語句。
5、適當引導,聯系生活實際。
讓學生明白取長補短,生活中也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可適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經歷,以加深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從中切實受到教益。
四、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
五、教學過程
備課設想 鎮街交流意見 教師使用體會
(一)引發矛盾,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把小鹿請到了咱們的課堂上。誰來說說你喜歡小鹿的什么?
學生說一說,
學情預設:
喜歡身體
師:是啊,小鹿的身體多么勻稱啊!
喜歡小鹿的角
師:小鹿的角多么精美別致呀,好像珊瑚一樣。
……
師:她跟很多同學一樣,喜歡自己美麗的角。可是經過一件事后,她卻說兩只美麗的鹿角差點兒送了我的命,可四條難看的腳卻讓我獅口逃生。
師:我請一個同學來幫小鹿說一說。
師:大家一起說一說。
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還得從獅子和鹿的故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