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4份
教學目標:
1、本課要求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預習,整體感知。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三、學習生字,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齊讀課題
師: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9課《七顆鉆石》。
2、情感渲染,感受“水”的重要性。
⑴師:請孩子們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老師帶你們穿過時空遂道來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這一場大旱災使人類及所有動物、植物受到了極大的災難,同學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⑵師:此時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水”)
3、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
師:是啊,那個時候,水是多么的珍貴。
《七顆鉆石》就是發生在那場大旱災中的一個既神奇又令人感動的童話故事。
二、緊扣“神奇”,理清“水罐”的變化。
1、師提出“第一次讀書”的要求。
師:文中寫小姑娘抱著空木罐去找水,接下來,發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80頁自由大聲地讀讀課文,把令你覺得很神奇的地方找出來,用“——”把這些句子劃出來。
2、生自由大聲讀、邊劃、師巡視、指導。
3、反饋:
生想先說哪個句子,師就先指導讀哪個句子,并邊板書。
⑴例如:“當小姑娘再拿木罐時,木頭做的水罐竟變成銀的”。
師:水罐變成了銀的!(板書“銀”)真神奇!可從你的讀中老師感受不到神奇,你能再讀讀嗎?
①一生讀→指導后再讀→全班讀
⑵指導別的“神奇”的句子,理清“水罐的幾次變化”。
師:你還找到哪些句子!誰能像我們剛才這樣讀給大家聽。
生依次找出來,并說明神奇在哪?師板書
空木罐?鉆石、水流
裝滿水銀金
(空木罐——裝滿水——銀——金——水流)編者改注
4、教生學會提問題。
師:看到空木罐,變成銀的,又變成金的,最后還從罐子里跳出鉆石,你最想問什么?(如:為什么會發生變化?等)
三、緊扣“感動”以學定教,感悟“愛”。
㈠生第二次讀課文,小組自學
1、師激發讀書欲望
⑴師:是呀!為什么會變化?你趕緊再讀讀課文,就會明白!
老師請孩子們四人為一小組,一起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⑵出示“學習建議”
師:來看看老師給你們什么學習建議?
①用畫出使你感動的句子,并想想為什么?
②把這些你感動的句子在小組里讀一讀,并交流學習感受。
師:我們各個小組來比賽一下,看誰找的句子最準確,理由最充分,而且讀得最有感情。好!各小組開始讀書。
2、生小組自學,師巡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