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當前位置:協作備課—《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正文)
《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發表人:王曉1;發表時間:2011-8-23 22:21:55 修改 發表評論
一、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的道理。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用事實說明道理,敘事簡潔清楚。
二、學習目標
1、能正確讀寫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發明坦克的過程”,在語言轉化中有效理解“難以招架”、“龐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詞。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怎樣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四、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五、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請看大屏幕(把書上插圖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戰的動畫片),他們手里的作戰武器是什么?板書:矛、盾。
2、它們的作用是什么呢?(進攻、自衛)比較而言,你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3、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個關于矛和盾的故事(板書:和)。
[設計意圖:通過看矛與盾作戰的動畫片,拉近學生與古代兵器的距離,為學習“矛”、“盾”二字的音、形、義打下基礎,同時對矛和盾的優點有直觀的感知,為學生與文本的有效對話奠定基礎。]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大屏幕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認讀生詞,掃清閱讀的障礙。老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通過提醒的方式和學生平等的對話。]
3、自己把課文再默讀幾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機指導、歸納、板書:集合。
[設計意圖:課文淺顯易懂,因此,放手讓學生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自學能力。]
(三)研讀觀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邊看畫面邊讀課文,通過這個畫面你能讀懂課文的哪些內容?特別是能理解哪些詞語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長處(進攻、自衛)等關于矛和盾的詞語句子。
(2)理解“龐然大物”、“履帶”、“炮口”等關于坦克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