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學情分析:
對于識字方面,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利用工具書來認識理解生字新詞,但還需加強;學生對“矛”“盾”“坦克”可能很陌生,所以會給理解課文內容造成一定的困難,需要在課前查找有關矛和盾的資料,了解矛和盾。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
運用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體會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學習重點: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學習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學習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學習時數:
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講成語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學生講)
2、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么作用呢?
3、學寫生字“矛、盾”。
(1)認認真真看老師寫這兩個字,“矛”先寫一個“給予”的“予”再加上一撇,這一撇就像鋒利的矛,少了它就無法進攻了。“盾”字的外側是兩筆,先橫撇,再豎撇。
(師板書:矛盾)
(2)學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寫一寫。
4、揭題:在人們紛紛嘲笑賣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時,更有聰明人想到了……?
(補充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5、理解生活中的“集合”。集合是什么意思,你們在時候會集合?
反饋質疑:我們看過體育課鬧哄哄的集合,也看過解放軍叔叔威武迅速的集合,可是矛和盾這兩種武器,怎么會集合呢?
二、自主預習,探究閱讀。
1、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習生字詞。
(1)師:有難讀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嗎?老師也要提醒大家讀好這些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戰場 首次 長處 勝利者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龐然大物 左抵右擋 難以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