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教學雜談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區太平店鎮中心小學 李書平】
〖讀有益于發展學生的智力〗
如《燕子專列》這課和重點是描寫人們為尋找燕子四處奔走的情況,一個叫貝蒂的中女孩一連找了十幾只燕子。在教這部分內容時。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這兩個自然段,指導他們感情朗讀。在讀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人們尋找燕子的艱辛,體會到人們對燕子的關愛,學生也非常樂意地把自己的感受談出來,既達到了理解課文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燕子專列》教學談
浙江省臺州市雙語學校 孫日東
前些天,和柯瑞君老師一起聽了一節六冊語文課──《燕子專列》。柯老師現在雖教一年級,但他對高段語文情有獨鐘,尤其是對如何改建文本引導閱讀很有經驗。于是,當課聽到一半時,他便與我談起了他的對文本的解讀后的閱讀教學設計意圖,我感覺很有新意,于是便記了下來,拿回來嘗試了起來。
當學生了解事件和其背景后,在初讀第三自然段后,我便給學生創設了這種樣的情景:假如你就是瑞士國家電視臺的播音員和瑞士國家廣播局的音員,你會在播音的時候怎樣呼吁呢?學生小臉一霎的驚詫后,然后群情洋溢,自顧自地播報起來,同桌對播,三人一伙,四人一組,如同催開了一朵朵的喇叭之花。三四分鐘后,周永鵬舉起了手,并前傾著身示意。
“下面有請瑞士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周永鵬先生為大家播報一則緊急新聞。”我打趣著。
周永鵬在同學們的陣哄笑聲中上臺了。“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下面為大家播報一則新聞。現在,在瑞士有成千上萬的燕子遇到了麻煩,他們饑餓、勞累、寒冷,瀕臨死亡。請大家快快走出家門,尋找這些燕子。找到的話,把它們送到火車站。”
我請幾個同學評議了一下周永鵬的發言,同學們紛紛發言,“不能再說‘瑞士’,就說‘我們國家用’。”“太簡單吧!講一下燕子遇害到麻煩的原因比較好”“送到火車站干嗎應說一下。”
接著尹偉力舉起了手,我但讓他以瑞士國家廣播臺播音員的身份播報起來。尹子拿了一個本子,卷成麥克風狀,同學們又漾起一片笑意。“女士們,先生們,廣大居民們,現在有一批燕子正從南方飛往北方,經過我們這個地區。但因為氣溫驟降,燕子找不到可吃的食物,再加上長途跋涉的勞累和寒冷,他們快要死了。現在讓我們來救救他們吧!廣大居民們,請你們趕快走出家門,尋找那些奄奄一息的燕子,把他們送到火車站去,我們將用專門的列車把它們送到溫暖的地方去。居民們,為了人類的好朋友──燕子,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尹子的話博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接著,我以《動物與人》雜志記者的身份采訪了起來。“你有沒有參加到救護燕子的行動中去?”“你救了幾只?”“你都在哪些地方找到它們的?”“這么冷的天,大雪飛舞,料峭春寒,你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你認為政府動用專列送燕子有沒有必要?動物么,讓它們自生自滅有什么不可以呀?”面對這些采訪,學生們的回答雖不老到,但字里行間對這行為相當理解和支持。
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我仍然沿用剛才的采訪形式來進行:“聽說你們當中有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在這次行動中做得非常出色,能告訴我她是怎樣做的嗎?”一開始,學生因為不熟悉課文,講得結結巴巴,三言兩語就過去了。于是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練一練,要求把貝蒂如何克服的情況說詳細。這一形式的改變,大大提高了學生熟悉教材的興趣,他們很快地熟記的這段文字,有的還能背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