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要求:
(1)正確: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讀、不頓讀,不讀破句。
2、用直線劃出寫三個徒弟分別畫了什么,又是怎么畫的句子。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重點關注讀準“召”、“幅”的讀音;復習多音字“只、禁”的讀音;正確書寫“截”字;理解“召集、連綿起伏、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的意思并積累。
2、能聯系文章內容,理解并用對話形式說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和“恍然大悟”的具體內容。
3、能理解小徒弟與其他兩個徒弟想法的不同之處,初步感受小徒弟那幅畫的獨特創意。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事先板書課題“30、想別人沒想到的”)揭示課題,指導讀清課題。
2、整體了解文章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課文里講到了哪幾個人物?
出示:四幅人物圖片
3、故事導入,理解“召集”,了解起因。
(1)故事導入,理解“召集”。 出示:召集、畫一幅畫
(2)讀準“召”、“幅”的讀音。
(3)聽錄音,了解畫師提出的作畫要求。
師:關于畫這一幅畫,師傅可是有要求的,仔細聽,看誰能聽清有什么要求?
(4)學生復述作畫要求。
(畫師要三個徒弟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駱駝最多。)
板書上貼出:一張紙 板書:最多
(5)齊讀第2節,了解事情起因。
出示:文章第2小節
(二)借助課題,了解故事主要人物。
師:昨天讀過課文了,你一定知道課題中的別人指的是誰和誰,那誰能用一句話說清是誰想到了誰和誰沒想到的。
出示詞卡:大徒弟、二徒弟、小徒弟
二、反饋預習,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師過渡:看來大家對文章內容有了初步了解,要知道小徒弟到底想到了前兩個人沒想到的什么呢?我們就一定先得來了解一下,他們三個人各自畫了什么?
(一)反饋預習情況,了解三個徒弟所畫的內容。
1、交流,逐步出示句子:
大徒弟用細筆密密麻麻地在紙上畫滿了很小很小的駱駝。
他畫了許許多多駱駝的頭。
小徒弟只畫了幾條彎彎曲曲的線,表示連綿不斷的山峰,一只駱駝從山中走出來,另一只駱駝只露出腦袋和半截脖子。
2、朗讀三句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句子。
(2)指名朗讀句子,正確朗讀長句,讀準多音字“只”的讀音。
(二)了解三幅畫的內容,指導“截”字的書寫,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
師:讀了這些句子,你們知道這三個徒弟分別畫的是什么?
1、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貼出圖片:駱駝、駱駝頭、
2、請學生在黑板上的一張紙上畫山,理解“連綿不斷”的意思。
3、指導“截”字的書寫。
三、深入學習課文,理解并說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初步了解第4、5節寫法上的不同。
師過渡:三個徒弟畫了什么,我們都了解了。他們畫的駱駝多不多?再來讀讀這幾句話,抓住其中的詞語說說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