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
(一)了解大徒弟、二徒弟是怎么作畫的,初步感受4、5小節寫法上的變化。
1、學生交流“大徒弟是如何作畫的”。
出示詞卡: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板書:滿
2、師引讀句子,了解大徒弟是怎么作畫的。
3、生繼續交流,板書:許許多多
4、初步感受4、5兩節寫法上的變化。
(1)聯系上下文,用一句話說清二徒弟是怎樣作畫的。
(2)出示:第4、5兩節,初步感受寫法上的變化。
(3)師引讀4、5兩節。
(二)理解并說清兩個徒弟“奇怪”的內容。
師過渡:兩個徒弟他們動腦筋,想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都畫了很多很多。可畫師看了并不滿意。但當他看到小徒弟的這幅畫時卻禁不止點頭稱贊。
1、借助黑板上的畫,說清小徒弟畫的那幅畫的內容。
2、創設情境,用對話形式說清大徒弟、二徒弟“奇怪”的內容,理解他們的疑惑。
小結:從剛才你們的問話中我聽出了你們的想法,你們都以為自己已經想盡辦法在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得很多很多了,(板書:多)而你們的小師弟僅僅畫了兩只,這么少,(板書:少)似乎離這個要求還遠得很呢,怎么師傅還要表揚他呢?
四、創設情境,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說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一)讀懂第7小節,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圖片 師講述畫師的一番話。
2、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 出示詞卡:恍然大悟
3、出示句子:
畫上雖然只有兩只駱駝,但它們在連綿起伏的群山里走著,若隱若現,誰也說不清會從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駱駝,這不恰好表明有數不盡的駱駝嗎?
4、讀準并理解詞語“若隱若現”。 媒體泛紅:若隱若現
5、聯系“連綿起伏”,理解“若隱若現”的原因,初步感受小徒弟的獨特創意。
(1)出示:連綿起伏(2)引讀句子:看來誰也說不清——?這——?
(3)板書:數不盡、數不清
(二)以大徒弟、二徒弟的口吻說清“恍然大悟”的內容。
師:讀到這里,你們一定知道他們明白了什么?能不能用“我們只想到——沒想到——”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1、同桌互說。
2、指名說。
(三)師總結。
板書:
想別人沒想到的 (創意)
最多
大徒弟 滿 圖(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