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用用課文中的詞語填空,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兒:
我知道啦,課文寫了這樣一件事兒:
一次戰爭中,一位小姑娘生命垂危,輸血 ,阮恒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給小姑娘 ,她說小姑娘是 。
三、感受阮恒獻血的過程
(一)、了解事情的起因,理解“迫在眉睫”
為什么會發生這個情況?教師配樂誦讀2.3自然段。
小姑娘正處在生死的邊緣,此時他最需要的是什么?輸血
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的3.4兩個自然段,看看從哪些句子能夠看出小姑娘急需輸血。
學生讀找出的句子,教師整理出示:
如果不立刻搶救,她就會因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如果他們不能不足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
齊讀句子。
(學生找到“如果”和“死去”,有的學生還說出了“血”,如果提出這個字,應怎樣恰當處理?)
同學們再去讀句子,注意兩個“如果”和“死去”,看你能明白什么?(學生能說出小姑娘的情況比較嚴重,如果不立刻輸血,她就會立刻死去)
所以說輸血——迫在眉睫。
讀了“迫在眉睫”這個詞語,讓你聯想到了哪些詞語呢?(一發千鈞 刻不容緩 迫不及待……)
教師總結: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小姑娘的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立刻輸血,她就會死去。這種情況就叫“迫在眉睫”。
帶著我們的理解來讀這個詞語。
把這種緊張的感覺帶到句子中去讀出來。指生讀。齊讀。
(這個環節設計不太緊湊,學生的回答零散,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通過動作、表情感受阮恒矛盾、復雜的心理變化。
1、 過渡:可憐的孩子們,戰爭讓他們懼怕了鮮血,他們都覺得流血就意味著死亡!面臨生命的選擇,阮橫……
出示句子:
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得舉起來,然后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
問題提出來了,那該怎么解決呢?同學們可以試試這種方法:透過幾個動作,走進人物內心。我們試試看。出示: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得舉起來。(他想:————)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把后面的問題直接直接回答出來,這個地方不太會處理。舉起來,然后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一起出來就行。)
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讀讀后面的,先想一想,再和同位交流。
出示:然后又放下去,(他想:————)
然后又舉起來。(他想:————)
過渡:通過這幾個動作,同學們一定讀懂小男孩的內心了,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心聲吧!班內交流。
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示:是“顫抖”地舉起來的。并引導到“她是我的朋友”。
小結:在朋友遇到危險時,熱情的幫助,哪怕是獻出自己的生命!這是多么真摯的情誼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句子,感受“朋友”的真情吧。指生讀。
評價:我仿佛看到那只顫抖的小手了。我好像看到阮恒那矛盾復雜的神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