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顆鉆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跟隨著小姑娘的腳步,看到了“大”旱災,看到了水罐的神奇變化,更感受到了她對媽媽的那份孝心,老師也希望這份孝心珍藏在每一位同學的心中。下節課上會有更多的神奇與感動等待著大家。
板書設計:
七顆鉆石
空——竟裝滿水——端端正正
水 罐
木 —— 銀 —— 金
《七顆鉆石》教后反思
這篇精讀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里跳出的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本文以神奇的想象力編織的童話中包含著一個充滿愛心的故事,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閱讀中既體會童話故事神奇的想象力,又懂得學會關心他人,用愛心對待生活的態度。
經過反復的推敲與琢磨,我最后決定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界定為:①會認8個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焦渴、竟然、喜出望外”等詞語。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小姑娘的孝心使水罐發生的神奇變化。③在品讀水罐的神奇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為①理解詞語,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通過區分“干涸”和“干枯”,體會焦渴而死,知道旱災的嚴重。教學難點是抓住水罐神奇變化這條明線,感悟孝心使水罐發生的神奇變化。一明一暗兩條線索齊頭并進,同時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感悟、理解、體驗,為第二課時的自主閱讀探究做鋪墊。
一、創設情景引發情感陶醉
由于兒童缺乏生活經驗,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系,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
1、情境導入,誘發興趣。
這是一篇充滿想象力的童話故事,那么在教學中如何賦予它情趣呢?上課伊始,我借助神秘的夜空和學生感興趣的北斗七星圖片引入,“這七顆星星是怎樣來的呢?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用他豐富的想象力,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美麗而又感人的故事!”“未成曲調先有情”,找準學生的“興趣點”,制造文本的神秘感,誘發學生對文本的積極情感和閱讀興趣。
2、情境創設,誘發情感。
感受旱情,體會水的重要性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我利用flash動畫課件和凄涼的音樂為背景,我把形、聲、光、情、意融為一體,呈現旱災場景,讓學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因而,當我問:“此時的水意味著神秘?”學生說是“生命之水”、“希望之水”。學生的情感被觸動,朗讀時的哀傷的語調可見是他們的情感抒發。
二、合理想象,感悟孝心的神奇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充滿了神奇色彩。怎樣讓學生真正理解體會故事的寓意,只有挖掘課文的優勢(即童話世界是奇妙的,充滿幻想的)設置想象點,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想象,通過想象和角色體驗去理解水罐不斷神奇變化的原因,感受人物心理,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逐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