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教案《31.女媧補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女媧補天、洪水、圍困、云霞"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受到課文中思想感情的熏陶。
3.知道女媧為什么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能復述"補天"的過程。
4.能體會女媧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對閱讀古代神話故事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女媧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補天的過程。
教學難點:體會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富有智慧,他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像,創造出了許多瑰麗、多彩、優美的神話故事,創造出一個個離奇的神的形象,女媧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傳說中的女媧長著蛇的身子,人的頭,她見大地上沒有人類,就用黃泥捏成了小人,創造了人類,她為了人類的生存,不顧辛勞,不怕兇險,不停地工作,為人類造福,創造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女媧補天》就是其中的一個。(板書:女媧補天)
二、讀題質疑
1、當你看到課題時,有什么疑問的嗎?或者說:你想學習關于《女媧補天》的什么內容?
設計質疑:(1)女媧是誰呢?(2)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呢?(3)有沒有女媧這個人呢?(4)女媧怎么補天呢?
2、剛才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意義的問題,像“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女媧怎樣補天”等問題,我們在閱讀中都會弄懂的。
三、自學課文
1、提出閱讀要求。
(1)在課文中找到寫女媧補天原因的句子,請用橫線畫出來。
(2)課題叫"女媧補天",那么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補天"過程的?
2.學生就以上兩個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
(1)教師提出問題:女媧為什么要補天?
(2)教師小結:女媧看到天塌下來,許多人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受難,心里難過極了,所以她決心要補天。我們再來看看,女媧看到人們受災受難,她的心里特別難過。寫這些災難景象的是課文第幾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們來讀一讀這部分課文。
(3)女媧見到別人受苦心里就難過,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呢?一個人總能為別人著想,總想著幫助別人克服困難,是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救民于水火的一種獻身精神。課文哪一段寫到女媧的這一心理?(第二自然段。)
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注意要讀出女媧對人們受災受難同情的語調。(學生練習讀,齊讀)
(4)了解女媧補天的經過。
①找出文中具體補天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女媧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我從她原以為……費多大力氣這兒看出她原來找石頭費了很大力氣。
她忙了幾天幾夜這句話中也看出女媧是一個很有耐心的人。
有她找啊找啊這句話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冶煉五彩云石動詞的運用(找、挖、放、煉、化、裝、端、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