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勾畫課文中具體描寫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的語句,并體會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的程度。
2.通過搜集、整理、交流資料,對法布爾產(chǎn)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從這個故事中,能明白從小養(yǎng)成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的好習慣對自己將來的發(fā)展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這四個“目標”看似平常,卻體現(xiàn)了執(zhí)教者對新課程標準的準確理解,突出了結合年級特點扎實地落實語文基本功訓練的教學思想。同時,“目標”具有層遞性,在具體落實語文工具性之后,最終引向了人文性。目標定位較好。)
二、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和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fā),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法布爾迷戀昆蟲的重點語句,在讀中一步步走進人物內(nèi)心,走進法布爾的精神世界。
(指向很明確,就是要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去感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三、課前準備
自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nèi)容,并自主搜集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揭示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誰來說說:通過學習,你對小時侯的法布爾有了哪些了解?(指名回答。)
師:請翻開書第91頁,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
師:從小生活在鄉(xiāng)村的法布爾是一個對昆蟲非常著迷的孩子。現(xiàn)在請孩子們快速瀏覽課文,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法布爾的哪兩件事來表現(xiàn)他對昆蟲著迷的?分別是哪些自然段寫的?(指名回答)
師:板書課題——裝滿昆蟲的口袋
(通過復習引入對新課的學習,看似傳統(tǒng),其實這樣做,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有了對舊知的鞏固,更便于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品讀課文,自主感悟。
1.學習課文第二、三段
依據(jù)學生的讀書感受和情感表達的需要,結合重點作相機調控。師生共讀、共議。交流的重點內(nèi)容及過程如下:
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件事——“捉紡織娘”。
師:請孩子們自讀課文二、三段,一邊讀一邊找一找,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讓你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用“~~~~”勾畫句子,用“○”勾畫詞語,再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生自讀課文并做相應勾畫,師巡視指導。)
(讓學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并進行相應的勾畫,能檢驗學生的自我讀書能力;也是為下一步的交流學習奠基的。對勾畫符號的明確要求,也是為了讓學生明白自己可以怎樣讀書,怎樣做勾畫,能對學生后面的自主讀書起到導向作用。)
師: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從“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jīng)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在唱歌,F(xiàn)在,他終于找到了這位‘歌唱家’。”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生2:他三天前聽到的聲音,至今仍然念念不忘地尋找。有一種不查個水落石出,絕不放棄的精神。
(師隨即利用實物投影的方式勾畫這個句子和詞語“三天前”、“終于”)
師: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精神嗎?
生1:堅持不懈(板書:堅持不懈)
師: 能不能試著讀出你的感受?
生1:放聲感情朗讀這個句子。
生2:我覺得他對重點詞語“三天前”和“終于” 的語氣都讀得比較重,讓我們感受到了法布爾對這只“紡織娘”的執(zhí)著,讀得很好,我要向他學習,我也來讀一讀這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