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生:齊讀第二、三段
(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可以說已經達到相當深度,說得也很有道理。這個地方的處理,是一個高潮,是課堂的精彩達到一個及至的體現。學生是全身心投入了,這樣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最值得肯定的。老師引導學生對二三段的學習,關注細節,方法具體,措施落實,為后面的自主學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 學習課文第四至六段
師: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他可以用三天時間去尋找他心愛的“紡織娘”,也可能為了觀察蟲子,一整天一整天地都趴在陰冷潮濕的池塘邊,一動不動。請孩子們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來自己學習課文第四至六段。
(小黑板出示自學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四至六段。
(2)勾畫出能表現法布爾對昆蟲著迷的詞句(用前面使用過的符號)。
(3)讀出自己的感受。
(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得有更明確的要求,才能使學生容易把握,并針對操作。)
生:按照要求自學課文第四至六段。
(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一定要給足,不能走過場。)
師:誰來說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生1:我從“每到早晨,法布爾把鴨子趕進池塘后,就一動不動地趴在岸邊,靜靜地觀察奇妙的生物世界。”中體會到法布爾對昆蟲著迷了。
他“一動不動”、“靜靜地” 地很仔細觀察,只有對昆蟲著迷了,法布爾才可能克服周邊的一切困難,全心全意地觀察。
生2:這個句子中的“趴”也說明法布爾觀察得很仔細。法布爾深深地迷戀著昆蟲,甚至在雜草叢生、陰冷潮濕的池塘邊,也要趴在地上細心觀察,生怕錯過了什么。
師:誰能把法布爾這種細心觀察的情景用朗讀展示給大家?
生1:我能。然后自信地讀句子。
生2:我覺得他不應該把“靜靜地”讀得那么重,因為,“靜靜地”本來就應該是很輕的,聲音很小的;讀重了,就會驚動昆蟲,昆蟲也可能就跳跑了。隨即,再次朗讀。
生1:我不這么認為。這里的“靜靜地”突出了法布爾觀察很仔細,當然要重讀!
師:兩種讀法,給我們的感受不一樣。每個人對課文的體會不一樣,讀出來的感覺也不一樣。無論是重讀還是輕讀,關鍵是要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生:齊讀句子。
(一個簡單的“靜靜地”,卻觸動了學生對如何朗讀,怎樣讀更好的爭論?梢,學生是多么的認真,多么的細心,多么的有自己的見解。)
師:法布爾如此細心地觀察,他可能會看到哪些昆蟲在干什么?(播放昆蟲圖片)
生1:螞蟻搬家。
師:隨機描述——瞧,身穿綠衣的“紡織娘”正在草葉上高聲歌唱。
生2:蜜蜂采蜜。
師:隨機描述——勤勞的蜜蜂正在花朵上忙著采蜜呢!
生3:蜘蛛結網。
師:隨機描述——愛美的蝴蝶小姐展開了它美麗的翅膀,好像正得意地說:“瞧,我多漂亮!”但是,——
生:接著描述——
師:指著圖片——
生:看圖片,描述當時的情景——
穿著鐵甲衣的獨角仙高翹著頭頂的獨角,好像馬上就要和誰展開一場激烈的搏斗;
兩只毛毛蟲在樹葉上狹路相逢,互不相讓,打得正起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