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滿昆蟲的口袋》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師:是的,只要你們像法布爾一樣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就全身心的投入,任何困難都不放棄自己的追求,那你們也會像法布爾一樣有成就的。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升華,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對學習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收到了“文以載道”的作用。)
語文教學要唱好“三字經”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落實“三任務”
興趣的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本來就該是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童趣橫生的精彩課堂,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多向互動。為此,老師在教學時,老師一定要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亢奮的精神狀態,自覺地、主動地、忘我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來。
方法的傳授。小學生的學習是最基礎的學習,他們還沒有形成較固定的學習方式和模式。在小學階段,應該卓有實效地告訴學生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并讓他們在這樣的方法中加以運用、實踐,感悟出自己學習的基本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習慣的培養。上課傾聽的習慣、相互交流的習慣、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等,都是需要潛移默化和慢慢培養的。一旦學生良好的習慣養成了,他們就會終生受益。
二、一堂語文課要落實“三點”
老師閱讀完一篇課文,就要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在設計教學環節之前,我認為一定要考慮好這節課主要要引導學生做些什么,然后再去考慮怎樣來把這些任務落實下去。有了總體思考,才便于進行局部的精心安排。
語言文字訓練點。語言文字,始終是文章組成的最基本單位。一篇文章,都是由基本的語言文字組成的。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文中的語言文字,也是學習課文的十分重要的項目。所以,確定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就成了一節語文課最基礎的最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賴老師這節課在處理上,就十分注重抓住詞語、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還相機拓展訓練,這就把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有無聲影響的語文學習。這樣的學習,久而久之,就能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形成自我閱讀的實際能力。
朗讀訓練點。書本上的語言文字是僵死的,但我們要讓學生透過這些表面僵死的文字去感悟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課堂上,啟發、引導、幫助學生讀好文中的文字,尤其要讀好最能傳遞作者情感的語句,也就是要把訓練學生朗讀的著力點放在這些具體的語句上,不惜花時間,花功夫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訓練。學生如果讀好了,應該說他們的理解就會更準確、更深入,他們的情感也就會隨之發生變化,甚至完全被作者的情感所陶冶,所感染。
思維訓練點。“課文不外乎是個例子”。對學生的影響,不是靠傳授知識而成的,必須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之下,進行適時地、巧妙地、天衣無縫地進行相機的拓展訓練,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生活,引向深入,引向深度,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必要和重要,就會從一篇篇課文中獲得更多的啟迪和智慧,從而實現讀書收獲的最大化。
三、學生的語文學習要體現“三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