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束》一課的教學案例及反思
師:同學們讀了第三小節,誰知道這一小節告訴我們什么呢?
生:寫了不管人們的頭發是怎樣不同,都像花冠一樣漂亮。
生:寫了人的頭發各種各樣,但看起來都很漂亮。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呀,“花冠”是什么意思啊?
師:有沒有同學能夠幫助他?
生:“花冠”是花的組成部分,由若干花瓣組成。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昨天預習時查了資料。
師:預習時有不懂的就查資料,你真會學習,值得表揚。還有其他的理解嗎?
生:指戴在頭上的花環。
生:是像得獎的競選小姐頭上帶的漂亮的帽子。
生:我認為在這里指的是“頭發”。
師:你為什么這樣理解?
生:因為后面說“孩子們像鮮花一樣”,那孩子們的頭發扎起來就像帽子一樣美麗。
生:不扎起來也美麗,因為頭發本來就是長在頭頂上的。
師:再讀一下課文,想一想:你同意誰的說法。
生:在這里指的是頭發。
生:是說那些頭發像帶在頭上的帽子一樣漂亮。
師:也就是把“各種各樣的頭發”比做各種漂亮的帽子。……
淡化課前預設,關注課堂生成,這是新課標理念下一道亮麗的新景觀。“花冠”這個詞,看起來很簡單,沒有什么內涵可挖,課前,我也沒有想到孩子們對這有詞有這樣不同的理解,但在課堂上學生對這一詞的探究、理解卻煥發了課堂的活力。
師:“最美的花束”其實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孩子們。
生:指的是世界各國的孩子們。
師:為什么說是最美的呢?
生:因為顏色有深有淺,放在一起,好象扎成一束的花,很漂亮,所以說是最美的。
生:因為孩子們之間是很平等的,沒有什么區別,大家在一起很開心,很快樂,所以說是最美的。
師:對,孩子們純真無暇,常常帶給別人快樂,所以說他們是最美的花朵。
生:老師,還可以把世界各國的孩子說成是“最美的太陽”。因為太陽能帶給人們溫暖。
生:還可以寫一首“最美的笑容”這樣的詩,因為孩子們的笑容很燦爛。
生:還可以寫“最甜的糖果”。
生:還可以寫“最好聽的歌”。
淡化預設并不是完全不要預設,我預設的拓展是結合平時的生活實際,圍繞單元主題“尊重與平等”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也談到了不能嘲笑成績差的同學,不能歧視有缺陷的人,不能對清潔工、保安、家里的保姆等等,但預設總是沒有課堂即時生成的更有魅力,讓我感到最精彩的是學生想的是全世界各國的兒童,想的是所有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沒有局限在身邊,沒有被束縛在小天地里,因此才有“最美的太陽”、“最美的笑容”、“最好聽的歌”這樣的詩名。我驚嘆孩子們的創新思維,讓我感到此刻他們就是“最美”的花束。孩子們的表現也是在給我上課:不要束縛自己的思維,不要低估學生的的能力。“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枝需要點燃的火把。”我們要善于“煽風點火”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