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手》說課材料
第二,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課文中有兩處對比描寫:"這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可炮手的前額上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將軍連聲喝彩,回頭微笑著看看炮手……炮手的臉頰上流下了兩行熱淚."在引導學生理解時,先讓學生勾畫出第一處中描寫天氣的詞語,再找出描寫炮手神態的詞語,通過品讀,比較,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產生疑問:為什么天氣這樣寒冷,而炮手的前額卻流著汗水 通過讀書,教師適時點撥,學生體會到了炮手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然后逆向設疑:如果炮手不開炮會怎么樣 學生提出了許多大膽的設想,此時再結合課文理解,學生已深深地體會到炮手舍己為國,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對炮手產生由衷的敬佩,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會以炮手為楷模,而這正是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教學目標及重點的確立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于對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緣于對文章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為一篇充溢著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著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于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綜合以上兩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抓住表現炮手神態變化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揣摩炮手復雜的內心世界.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炮手為了國家,人民利益,默默奉獻,犧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學重點:
抓住"蒼白,煞白,慘白"等詞語以及文章兩處對比描寫,體會炮手心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對炮手思想感情,奉獻精神的體會.
教學重點定位于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為內容服務.
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
2,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誰 生齊答.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說.
(開門見山,復習導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學文感悟
(一)抓住人物對話,體會特點.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非常有特點,尤其是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請孩子們翻開書101頁,快速讀課文,找到炮手和將軍的對話,揣摩一下人物的語言特點.(給予學生自讀自悟的時間和空間,和文本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