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教學設計
《信》是一首兒童詩歌,語言凝煉,內容淺顯易懂,結構段式大體相同。基本形式是:替誰寫信,然后交待寫信的原因。作者替雛鳥給媽媽寫信、替花給蜜蜂寫信,替云寫,替樹寫,表達了美好的心愿,抒發了自己真摯的情感,并進一步體現“信”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紐帶!缎拧愤@首詩歌篇幅短小,層次清楚,學生讀起來瑯瑯上口,感到很親切、自然。因此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圍繞“作者都替誰寫了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來自讀自悟,并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中領悟“信”使人與人心靈溝通,是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信”中多傳遞出的美好情感。
3.正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信”中所傳出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孩子們,知道老師手拿的這幾樣東西是什么嗎?(信封)這張漂亮的紙是什么紙?(信紙)認識這是什么?(郵票)它們是用來做什么的?(用來寫信的)
2.“信”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用處呢?教師小結:大家說得都非常好,信是用來互相交流想法,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
3.有一位小朋友,他學會了寫信,心里特別高興,他會給誰寫信,在信中寫了些什么?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兒童詩《信》。
4.板書 指名讀 齊讀
二、通讀全文
1.聽老師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大家認真聽一聽你不認識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下面就請你們也來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圈出這節課我們要認識的六個生字,再讀一讀
4.學生自由讀文
5.剛才老師看同學們練讀得很認真,大家快速看看這首詩有幾小節(6小節)
三、學習課文
學習第一小節
指名6個學生讀
1.課文中的“我”替誰寫信了呢?
【板書“我”】并追問:為什么“我”字要加上引號
(因為這個“我”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課文中的小朋友)
替小鳥給媽媽,替花朵給蜜蜂,替大海給小船,替云給云,替樹給樹,給自己(板書 貼畫)指2-3名同學
2、認識“替”字
“替”字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字,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替”是什么意思?(代替,幫助)
在生字條里“替”字出現的次數最多,出現了幾次?用手勢的方式告訴老師,一共有5次。這5個“替”分別藏在什么地方,誰來讀一讀?(替小鳥給媽媽,替花朵給蜜蜂,替大海給小船,替云給云,替樹給樹)
學習第二小節
我們先來看“替小鳥給媽媽寫”這一小節
1.指名讀,注意聽字音是不是讀準確了
2.認識“昏”字,這一小節里還藏著一個我們要認識的字“昏”
指名讀,追問hūn是什么音?書中是什么詞?(黃昏)“黃昏”時什么時候?(日落以后,天黑之前稱為黃昏)
把“黃昏”這個詞放進課文中讀一讀(讀第二小節)
“天已近黃昏”是什么意思?(就是天馬上要黑了)
是啊,天就要黑了,小鳥的媽媽還沒有回來,如果天黑了,我們的媽媽還沒有回家,我們會很怎么樣?(害怕,擔心,著急)指導讀1名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