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國去》教學實錄
師:上午,滕老師和大家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回憶一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啊說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一連兩個學生都在復述課文)
師:我發現了,注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事,要注意這件事發生的時間,誰來說課文發生在什么時候?
生:新中國解放的時候。
生:1950年初春。
師:好,時間知道了,華羅庚從哪回自己的祖國去呀?(板書地點)
生:美國的阿爾巴城。
師:對,人物大家肯定都清楚了,一齊說!
學生齊答華羅庚。
師:那么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齊讀課題。
生齊讀“回自己的祖國去”。(板書事件)
師:好,現在可以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了吧?思考一下,想好了再說。
生:1950年春天,華羅庚和家人從美國乘船回自己的祖國去。
師:很好。那么,全班都會說了嗎?同桌兩個人互相說說。
(學生互相說)
師:像這樣敘事的文章,就應該說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文章,知道怎么概括主要內容了嗎?
生齊:知道了。
師: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指著課題)誰來讀課題?
(兩個學生讀了課題)
師:老師要提出一個問題了,老師要在課題后面加一個標點符號,加什么?
(學生紛紛說嘆號,可是有一個孩子大聲說“問號”)
師:問號?問號怎么讀?你讀讀?
生:(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回自己的祖國去?
師:哦,回不回去?
生:回去。
師:很肯定。那么能是問號嗎?(孩子撓撓頭,不好意思地坐下)
師:(指一名女生)你說加什么符號?
生:感嘆號。
師:那你讀讀。(學生讀得很有氣勢)聽出感嘆的語氣了嗎?
生:聽出來了。
師:還有誰能這樣讀?(又指兩人讀)為什么要加感嘆號?
生:高興。
生:心里很激動。
生:心里很高興,特別高興。
師:好。大家有這么多想法,到底是因為什么呢?我們來讀讀課文,答案就在課文里。為什么加感嘆號呢?一會兒老師請同學來讀課文,你不用講,一讀課文別人就能聽出來,課題后面一定要加一個感嘆號。明白嗎?通過你的朗讀,你一讀,別人就知道了,這兒一定要加感嘆號!行嗎?讀吧。
生自由讀課文。
師:(有一個女孩子沒有讀完,在老師的示意下,繼續讀完課文)都讀完了。誰愿意來讀讀?(指一名學生)請你來讀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完了,我們看看能不能在課題后面加上感嘆號?
生:(讀課文,讀得比較流利,但沒有感情。另外一個孩子聽出了錯誤,給予糾正,老師及時評價糾正別人錯誤的這個孩子聽得很仔細。)
師:能加感嘆號嗎?
生:不能。
師:誰再讀?
生:(讀課文,稍好)
師:怎么樣?有點激動沒有?
生(七嘴八舌):有點。
師:從哪兒聽出來的?
生:我從最后一句聽出來的。
師:請你讀讀,看看你是不是真聽出來了。
生讀。
師:哎呀,激動地喊出來了“中國解放了!”(老師示范讀后板書這句話邊寫邊說)“中國解放了”,這兒為什么就要加感嘆號?
生:盼望已久的事情終于到來了。
生:他們的祖國解放了,他們可以回國了。
師:老師給大家補充一個資料(補充華羅庚為什么會在國外進行研究,簡單介紹舊中國的情況。)當他得知,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舊中國一去不復返了,他終于可以有機會為祖國的人民效力,有機會回自己的祖國施展自己的才華,他的心情怎么樣?
生:(齊)激動。
師:心情那么的激動,一起再讀。
(生情緒激動起來,讀“中國解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