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天各一方 思緒萬千 思念 異鄉
(出示字典中“異”的義項,選擇正確的解釋)
解釋:離開家鄉到別的地方學習生活,那地方就被稱為“異鄉”。課文中的異鄉指?
3、我們交流一下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誰來說說詩人在什么時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寫出了這首詩的。可以使用課文中的語句。
節選文中的關鍵語句,用自己的話組合起來就可以概括課文大意了。
指名連起來說一說。
4、是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佳句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
三、精讀品析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唐代的大詩人王維,15歲那年離開家鄉,獨自來到異鄉京城長安求學,在長安他是一位異鄉人。 所以,他稱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誰能選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解釋這句詩的意思?
2、“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問?
為什么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明明是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么卻寫別人歡度節日的情景呢,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書中是怎么描寫人們如何歡度節日的?默讀第二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其中的哪個詞深深吸引了你,看到它時你的
眼前浮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看到人們在干什么?又仿佛能聽到些什么?
例:扶老攜幼——我印象深刻的詞是“扶……”我仿佛看到人們攙扶著老人,領著自己的小孩,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老人笑得怎樣?小孩笑得怎樣?
還有誰印象深刻的也是“扶……”
其他同學對哪個詞印象深刻呢?
同學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人們歡度節日的情景生動地描述了出來,惟妙惟肖,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誰能帶著這種心情把這個句子再來讀一讀。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
其實,節日不同,人們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不盡相同,課前查過資料的同學,誰來說說重陽節有哪些習俗?(插茱萸、吃重陽糕、登高游玩、秋游賞菊、喝菊花酒……)
5、過渡:多么幸福的畫面,多么歡樂的場景呀,誰能用朗讀把我們帶到那熱鬧的大街上去?
“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指名讀、齊讀。
7、大家的朗讀聲情并茂,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沉浸在熱鬧歡樂的氣氛中。我猜,王維看到這種情景一定也很開心,也是興高采烈的,你們同意嗎?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