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4.多種形式導讀對話:
師:我們再把列寧與小男孩對話這部分有感情地讀讀。誰能說說讀出什么語氣?
(師導讀:讀出列寧對灰雀喜愛之情,丟失后惋惜之情。要讀出小男孩思想變化。每次對話語氣是不同的,第一次小男孩說“沒看見”時態度也是肯定的,但有些心虛;第二次小男孩沒出聲,要讀出他內心有斗爭;第三次小男孩承認了灰雀還活著,但說話時還有些膽怯,最后小男孩態度是堅定的。)以小組讀、個人讀、集體讀等形式進行。
5 .總結談話,提煉升華
師:學了這篇課文,大家有什么感受 ? 你們想對灰雀、對列寧,對男孩、對自己或對別人說些什么呢 ? (這時有的學生會提到:“ 老師,我有個問題,為什么課題要叫《灰雀》 ? ”)
師:呀 ! 你的問題太令我驚喜了,是啊,題目為什么要叫“灰雀” ? 可以用別的題目代替嗎 ?
(此時學生會說 :誠實的孩子、列寧和男孩……)
師:行!聽起來都不錯,能不能說出各自的理由,讓大家評評用哪個題目最好。
師:喲,說的都有根有據的,那我們是否把題目改過來 ?
( 學生自發地討論起來 )
師小結:說得真好,作者正是以灰雀作為線索,譜寫了一首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愛的頌歌……
6、配樂感情朗讀全文,加深理解。
師板書設計:愛 與呵護
灰 雀 (惹人喜愛)
愛
列寧 男孩
{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感人的故事。列寧懷著深深的愛鳥之情去尋找丟失的鳥。這愛鳥情感動了捉走鳥的小男孩,小男孩自覺改正了錯誤,可雙方都不公開說出,這種雙方相互理解,又很幽默的感情,應指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深刻地表達出來。小男孩從不承認到認錯又到改錯的一系列語言、神態的變化,反映小男孩還是單純,可愛,誠實的,要引導學生讀出與他們差不多大小的同伴的內心情感變化,加深對“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是可愛的”的認識。}
設計意圖: 本節課我將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改變為“點撥式”教學,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努力使課堂上呈現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動人場面,使師生在互動生成中得到成長。
1.在合作中互動生成
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潛能、創造性發揮的土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這種民主開放的氛圍,一方面提供給學生一個個展示的舞臺,讓他們靈性的火花得以閃現:另一方面,鼓勵他們進行合作學習,從而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本節課我就給了學生不少合作的機會,還讓他們自找合作伙伴表演朗讀,并登臺亮相。學生在相互欣賞評價中,不但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入地理解,而且鍛煉了合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他們在評價中表現出的那種友善、謙虛、自信等良好品質,以及在交流中生成的靈動和創造性,都令我欣喜和驚嘆。
2 .在質疑交流中互動生成
實驗教材中強調我們要把學生的“學”作為教師“教”的依據。針對教材內容和本班學生好思考、愛質疑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人物的對話、感悟人物的心情,并抓住重點段進行質疑。學生在交流中生成了很多新的資源,如讀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時,我原先估計學生只會體會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以后的焦急、難過、惋惜的心情和小男孩由慚愧到決心放回灰雀的心理變化。沒想到學生卻從中悟出了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并懂得列寧是用“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等委婉的語言既保護了男孩的自尊心,又促使男孩知錯就改。有的學生還能聯系學過 的課文《誠實的孩子》,體會到列寧之所以如此善解孩子,是因為他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這些原本估計應在學完后方能悟出的思想內容,學生都提前悟出了,我為學生的“超常表現”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