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并快樂著――《集市和超市》教學活動設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币虼耍诮淌凇都泻统小愤@一開放的單元時,我充分利用教材這一課程資源,設計了如下切實可行的實踐活動,并在具體的實施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活動1比較超市和集市的區(qū)別
活動過程:
1.利用休息日到超市去觀察。
2.搜集有關集市資料。
3.結合文中插圖和所搜集資料,比較集市與超市的區(qū)別。
并完成以下表格。
4.全班交流,根據交流情況,重點指導集市特點。(因為集市對于城市孩子而言比較陌生)。
活動說明:學生通過觀察超市,搜集有關集市資料,對二者不同有了初步的認識,再通過比較對二者的區(qū)別有了系統的了解。在此活動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勤于觀察,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活動2布置“賣場”
活動過程:
1.全班交流超市貨物的擺放形式及特點。
2.出示一賣場平面圖。
3.學生小組合作以管理者身份布置“賣場”。(要將每一類商品中具體有些什么貨物填寫清楚)。
4.全班交流評比,看哪個組布置的最合理。
活動說明:在認識超市商品的擺放形式和特點后,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歸類練習,從而讓學生更廣泛地積累,了解與他們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在寫商品名稱的同時,又進行了滲透性識字。
活動3設計“購物計劃”
活動過程:
1.出示冬冬家本周購物計劃表,觀察計劃中有哪些項目。
2.小組合作討論以下問題:
(1)為什么購物要有計劃。
。2)你和父母商量過購物計劃嗎?
。3)如果你想買一件物品,應怎樣和父母提出?
3.全班交流。(在此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購物一定要根據家里是否需要,經濟承受能力等來做計劃,自己購買物品時,要尊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4.作業(yè):和父母共同制定下周購物計劃。
活動說明:通過讓學生參與制定家庭購物計劃,使他們知道平時生活中購物應有計劃,也明白只有和家人一起購物,才能使計劃更經濟更實效。
活動4 填寫“購物清單”
活動過程:
1.課前和家長一起填寫購物清單,對于沒有列在計劃之內所買的物品應在備注中說明。
2.小組交流,對購物清單進行說明。(重點看量詞應用是否正確。例:我家在本周買了兩箱牛奶、三斤蘋果……)
3.全班交流,練習正確使用量詞。
活動說明:有 “計劃”就應有“總結”,填寫購物清單的過程即是對購物計劃的一個檢查。(是否按計劃購物,是否買了計劃之外的物品,為什么等等)。從中可讓學生明確家長每周開支也是比較大的,我們應盡量減少家長的經濟負擔,不購買不需要的物品。在交流中也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活動5查資料了解“商品專用語和符號”
活動過程:
1.課前查找資料了解以下詞語、符號表示的意思。
專買店 連鎖店 “消協”
“打折” 信用卡 “3?15”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3.全班交流,根據交流情況,教師對學生說不清的地方予以講解即可。
活動說明:讓學生動手“查”,在現有工具書查不到的情況下,學生會“問”,問后還要組織語言寫,此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動手查”又訓練了學生“用腦寫”。
活動6了解、積累商業(yè)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