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評價 快樂作文《集市和超市》判斷與反思
作文是“情動而辭發”的過程,是學生喜怒哀樂、暢所欲言的殿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三年級學生接觸寫作時間較短,如何降低難度,培養興趣,增強作文教學的趣味性、生活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集市和超市》這一開放單元時,我讓學生到街市感受購物的情景,觀察、摘抄門前招牌并帶上少許錢,自己心愛之物或準備出售的商品,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體驗活動:做買賣。力圖通過實實在在的交易活動,讓學生快快樂樂地體驗生活,清清楚楚地明白父母掙錢的艱辛,真真切切地表達童心、童語、童趣。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商家為了推銷產品,設計形式新穎、圖文并茂的廣告;小商小販為了賣出物品,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展銷。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商販,當一回顧客,去出售自己的物品,去購買喜歡的商品。看誰會買會賣。
生:(興致勃勃)
師:要想盡快推銷物品或引人注意,商家小販是怎樣做的呢?
生1:買主要主動問價,賣主要熱情大方,雙方要討價還價。
師:你懂得真多呀!
生2:我認為設計的廣告或口號要能吸引人。
師:老師相信你們都能當好廣告策劃人了。下面請你們設計自己的廣告語,也可把自己銷售方式寫在紅紙或小黑板上。(準備活動。)
師:我看同學們已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有的摩拳擦掌,有的躍躍欲試,有的樂不可支。老師相信這次活動一定能達成大家的心愿,我宣布:做買賣交易會現在開始。
頓時教室里一片沸騰,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參與了買賣活動,自由出售或購買物品,老師也參與活動,相機提示學生認真觀察,揣摩對方的心情。活動結束后我趁熱打鐵,組織大家把剛才說的、做的、看到、聽到、想到一起來交流一下,并及時評價和鼓勵,滿足孩子內心被肯定的需要,并適當的提醒活動過程自己觀察到的典型情節,以增加寫作素材的豐富性。學生們玩得投入、高興,寫起來自然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這樣的作文還會枯燥嗎?
反思:
寫作,先要有激qing和靈感,猶水滿而溢,是情感的自然傾瀉。大多數孩子的作文是在毫無情感準備時,接受一個題目或是話題,然后挖空心思去虛構和創編,這個寫作的過程不是建立在個人生活積累之上的,其摹本往往是曾經讀到、聽到的某篇作文中的故事,嫁接到自己的經歷中。怎樣解決寫作前無米下鍋的尷尬?體驗!在體驗中抒寫所想所感,雖然仍是辛苦的腦力勞作,但定會苦中有樂,別有一番滋味。我告訴每一個孩子:只要是自己的經歷,就是最獨特、最有味道的。絕不會與別人有雷同的版本,真實的感觸,細膩的傾訴,那一定是最好的。
當我們給學生一個文題的同時,要考慮到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體驗的機會,這種有計劃、有目的的體驗活動,會更容易得讓學生找到寫作的靈感和素材。
當然,要使活動生動有趣,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語,巧妙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教師要靈活機智地使用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肯定學生的獨特發現,并因勢利導,幫助學生降低作文的難度,克服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表達的愿望,調動學生習作的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如果具有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一定能激勵學生滿懷信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作文活動中,體會到作文的快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樂于表達,作文也自然有話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