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則,合理引導,讓孩子抵制超市里的種種誘惑
以前,和一起出來玩的時候,每次總是要以逛逛超市為結束。一方面,是因為家里的日常生活嘛,總是需要柴米油鹽的,或者就順便從超市買點熟食回家,省的做飯了。另一方面,也要給買上一點小小的零食什么的。漸漸的,我發現,迷戀上了逛超市,而且幾乎每天總是要習慣的說上一句:去超市逛一逛貝,然后,再得到一點點的零食。一段時間以后,我逐漸的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一,以逛超市為習慣,也就養成了每天買東西的習慣。這個習慣讓我很別扭,小孩子嘛,怎么可以這樣呢,難道覺得買東西是天經地義的?其二,有的時候,在超市里面,看到吃的,喝的什么,總是會順手的就拿過來往嘴里放,搞的我最后總是拿著一堆的包裝紙去結帳。我問他怎么能這樣呢?就會理直氣壯的回答我:那我渴了呀,或者說:別的孩子也這樣呢。
我決定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為此,我決定從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只允許周末去超市
這個是我和第一個約定,平時每天從幼兒園回家的時候,可以在外面玩,可以到市場去買點新鮮的水果之類的,但是不能去超市。
問我:那什么時候可以去超市呢?
我告訴他:不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可以去超市。
一開始,明顯的很不適應,總想著要往超市跑。我極力的控制他,不讓他去。一來二去一天兩天的,就適應了,平時再也不說去超市的事情了。
第二、不能隨便的買東西
小孩子到了超市,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商品,總是會覺得十分的好奇,碰到好看的或者好吃的東西,也總是伸手想要。在超市,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家長推著滿滿一車的商品在排隊交錢,而這一車的商品中,大部分是買給孩子的,或者是吃的,或者是玩的,總之,應有盡有。我自己很不贊成這樣的做法,也因此拒絕這樣做。為此,每次去超市之前,我總是要和約定好,可以買什么,不可以買什么,并且,我很嚴肅的告訴兩點:一、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二、答應的事情不能隨便的更改。
因此,每次在去超市的路上,總是會問我:我可以買玩具嗎?
我說:不可以。
問:那我什么時候可以買玩具呢?
我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可以買。
問:那我可以買巧克力嗎?
我說:可以。
這個對話的結果就是最后的結果。我答應事情,就一定要辦到,這也是我和互相之間的約定。正是因為彼此遵守約定,才能讓這個規律能夠順利的執行下去。
第三、不能隨便在超市里吃吃喝喝
在超市里,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孩子,渴了,就打開水直接喝,餓了,就打開包裝直接吃,最后,家長拿著一大堆的空包裝袋交錢。對于這種現象,有的家長會覺得無所謂,覺得只要最終把錢交了就行了。可我不這么認為,先交錢,后食用,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為什么會因為孩子年紀小就違背這個原則呢?
反之,就是因為孩子小,才更應該堅持原則,為他們今后的成長立下良好的規矩。
我告訴:不交錢,就不能吃,這個是個很不好的做法。交了錢之后,才可以隨便的吃喝。
一開始很不理解,又哭又鬧,還和我喊:我渴。喊的我很心慌,很心煩。我也明白小孩子的忍耐力很弱,尤其是在口渴的時候,更是一分鐘都不能等。很多時候,我也想放松一次,讓吃他想吃的東西,喝他想喝的水,但是,這次放縱了,那下次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