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
教學中,我時時要求學生緊扣文本,如:讓學生用“——”畫出列寧的話、反復讀,體會列寧說的每句話都包含著怎樣的心情并讀出這種心情。學生們反復朗讀、交流,體會出列寧“著急”、“難過”、“惋惜”的心情。
又如:在討論灰雀哪兒去了時,我還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依據”,于是學生們從男孩低著頭、說的話、說話的語氣中分析出:①灰雀是被男孩抓走的,②現在灰雀還活著:③男孩決心把灰雀放回自然。整個討論過程也是教學生們讀“書”的過程。
評析:本課教學突出以“愛”的情感為主線索,憑借列寧愛鳥、愛孩子的故事,喚起人與大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真愛。
教學過程力求在優化課堂結構,改革閱讀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創新。
1.確定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是服務者,成功的教學是在教師主導下,學生潛能的最大發揮。針對三年級學生認知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即局部)質疑問題,通過讀書自己解疑,通過交流與老師共同解疑,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養。在課文2-10自然段的學習中,我們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l)自讀自悟:學生通過自己讀書了解灰雀哪兒去了和列寧愛鳥的心情;(2)質疑啟思:學生讀書質疑,讀書解疑,師生交流共同解疑,抓住重點詞聯系上下文體會列寧愛鳥之情對孩子的感染、教育,最后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3)讀議領悟:通過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愛。
在本節課中,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進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突破重點難點,發揮多媒體的綜合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確定課堂的訓練意識。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必須靠訓練。為了使教學重點鮮明突出,環節簡單實用,教學中力求重其所重,輕其所輕,以課文2—10自然段為訓練重點,將讀、思、議、練貫穿全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可惜”“自言自語”等,聯系上下文理解,落實課后作業。為使認知和情感和諧,我們以讀為本,加大讀書的質量。課文第二段我們設計了以讀導情,以議悟情,以情激情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使師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使情感升華。將情感貫穿于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中,也是我們的一些新的探索。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和讀議領悟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