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說課稿
1、說教材:《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戰爭時期,一名孤兒在炮彈爆炸中受了重傷,急需輸血。孤兒院的孩子阮恒誤以為自己會為此獻出生命,但為了同伴,還是毅然獻出了自己的鮮血。當為他為什么要鮮血的時候,他只是簡單地說:“她是我的朋友。”課文具體地寫了阮恒的獻血過程,生動地描寫了阮恒鮮血時的神情、動作,真情地反映了這個小男孩為了朋友忍受痛苦,勇敢地獻血的復雜心情。在教學時,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的動作、神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內心活動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今天的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她是我的朋友”這條主線,質疑、探究、感悟、朗讀。通過鼓勵和誘導,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2、說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生讀題目;《她是我的朋友》
師: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了解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個故事中。 (放錄像)
師:在戰爭中有個小姑娘怎么了你們還記得嗎?生說
(萬分緊急,輸血迫在眉睫,)
二、理解、朗讀課文的12-14自然段。
師過渡:面對這樣危急的情況,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為生命垂危的小姑娘獻血,他就是——(生答)
是什么原因讓阮恒愿意這么做呢?(指名答,誰再來讀讀這句話?她是我的朋友,指名讀(評價,引導讀出深情,感受),齊讀。)
三、理解感悟5——7自然段
1、課文哪些地方告訴我們“她是我的朋友”呢?打開書本,我們先來讀讀5——7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
(學生讀劃,教師巡視)
2、反饋
(1)指名答,出示句子。
句一:課件出示“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2)師:讀完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
預設一:害怕
從哪個詞看出來的?你能讀出這種害怕嗎?(指名讀,適時評價我感覺不到你的害怕)
預設二:猶豫
是啊,(點紅“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在這里我們可以給他換個說法,那就是——(指名答,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
(3)出示課件,體會心理
你能把阮恒猶豫不決時的心理活動說具體吧?(出示課件)
師小結:雖然阮恒害怕、猶豫,但為了朋友他還是堅決地舉起了手,他是多么勇敢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出示句子;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小結引讀:阮恒猶豫不決,但最后還是舉起了手,那是因為——讀她是我的朋友
過渡:教師引讀第8自然段。
為了朋友,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墊上,……但是抽血過程中,阮恒卻——生讀: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四、學習9——10自然段
1、仔細讀9——10自然段,哪些句子告訴我們阮恒心里時刻想著“她是我的朋友”。
(學生讀找,教師巡視)
2、反饋一:
(1)指名答,出示三個句子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課件出示)
(2)自由讀,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答)
(3)深入研究:是啊,為了朋友,阮恒忍受著痛苦,請你再輕輕讀這幾個句子,哪些詞讓你感受到了阮恒的痛苦,圈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