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字詞,讀準多音字,能寫出“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訓練研讀詞句的能力。
一、復習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雷鋒叔叔寫的一則日記,大家知道讀日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嗎?
二、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日記,板書:不合群的小蝌蚪。
“不合群”什么意思?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呢?想不想把它弄懂?
三、自學字詞。
下面,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詞語意思,讀準讀音,特別是多音字的讀音,可以互相討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下列詞語
孤零零 隊伍 單獨 悠閑 略微 確實
2、讀詞語。
3、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悠閑”什么意思?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檢查多音字的讀音(課后第三題)
調皮 覺得奇怪 難道說 別扭
五、學習一、二段,進行詞句訓練。
1、自由讀一、二段,要求:圈出一、二段中四個寫“不合群”的詞。(板書:孤零零 孤獨 單獨 自個兒)
2、小黑板出示上面四個詞語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
3、弄清上面四個詞的差別。
4、練習:選詞填空。
(1)丁丁是我們班的運動員,( )參加學校的跳高比賽。
(2)小鳥失去了媽媽,( )地飛著。
(3)媽媽對我說:“我很忙,你( )去外婆家吧。”
(4)在家里,奶奶感受到更多的是歡樂,而不是( )。
5、與“不合群”意思相反的詞是哪個?
(板書:成群結隊)
6、我和永明用了什么辦法想使小蝌蚪合群,用了什么動作?
(板書:撥)
大家拿出筆當樹枝,拿出橡皮當蝌蚪,做“撥”的動作。老師讀句子,同學們做動作。
7、小蝌蚪是怎么表示的,做了什么動作?
(板書:鉆)
8、我撥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又)小蝌蚪鉆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仍舊)
9、看到小蝌蚪不合群,我心里怎么想?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讀句子,給“鬧別扭”換詞。(合不來,賭氣,吵架,不團結)
(2)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
讀句子,給“調皮”換詞。(淘氣,貪玩,頑皮)
學生邊做“撥”的動作,邊把“我”想的句子說出來。
10、齊讀一、二段。
六、看著這只這么不合群的小蝌蚪,我和永明打算怎么辦?
(觀察)
七、課堂作業 :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知道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不同的地方,能用“原來……怪不得”等詞說話。
2、學習仔細觀察,虛心請教的求知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思考:我和永明觀察時發現什么?提出什么疑問?把寫“發現什么”和寫“疑問”的句子分別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
2、讀寫“我發現”的句子。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句子來寫的?
(2)是從哪兩個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
(板書:體形 顏色)
(3)獨游的小蝌蚪與群游的,體形有什么不一樣?顏色呢?
(板書:略微大一點 青灰色)
小一點 黑色
3、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提出了什么疑問?
4、朗讀第三段,你如果是書中的“我”和“永明”。向老師請教這個疑問,應該怎么說?
5、說話練習“向老師請教”
(1)每個學生進行練習。
(2)指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二、學習四、五段,進行說話練習。
1、老師是怎么回答的?讀老師的話。
2、聽了老師的話,大家明白了嗎?表示明白了,應該怎么說?
3、練習:
出示:
學校來了杭州客人。
校園里那么熱鬧。
用“原來……怪不得”說話練習。
4、齊讀3、4、5段。
5、說話練習。
一學生當老師,一學生當“我”和“永明”。
6、學習了這則日記,大家都弄清楚了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的不同之處,同學們指著書中的圖給聽課的老師介紹一下好嗎?
三、“我”和“永明”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觀察仔細 虛心請教
四、作業 :作業 本4、5題。◆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2
情景決定語言表達的意義。語言是客觀情景的反映,沒有情景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在情景中理解語言知識和內容能使難點化易;在情景中講解語言知識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質和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造情景,設計生活化的語言環境,制造懸念,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使孩子們學習情緒倍增 ,學習效果當然好。
當然,這個情景,不是外加的。“情景教學” 的創始人——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說過:我們的教材中,實際上每篇課文都蘊含著情景。
是呀,只要我們仔細鉆研教材,都能從課文中挖掘出可以進行“情景教學” 的素材。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日記,學生對此類貼近他們生活的文章比較感興趣,但對其中青蛙的蝌蚪與蛤蟆的蝌蚪間的不同一時難以掌握。于是,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創設了以下情境: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些蝌蚪(一只大些的,幾只小些的),然后告訴學生,這是自然博物館的陳列室……(以下為課堂教學片段)
師:下面,我們請一名講解員來為小學生介紹青蛙的蝌蚪與蛤蟆的蝌蚪。
生:(踴躍舉手)
師:(指名一位劉姓學生上來)下面我們歡迎劉講解員為我們講解。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劉生:同學們請看,這是青蛙的蝌蚪,它個兒比較大,喜歡單獨游;這是蛤蟆的蝌蚪,個兒比較小,喜歡在一起游。
師: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盡管提,劉講解員肯定會給你們解答的。
某生:劉講解員,請問這兩種蝌蚪的顏色是否一樣?
劉生:哦,它們的顏色不同,青蛙的蝌蚪青灰色的,蛤蟆的蝌蚪是黑色的。
某生:謝謝劉講解員。
師:還有哪位講解員能來為學生講解?
生(非常踴躍)
之后,又請了兩位學生上來講解,可學生仍意猶未盡,要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于是,我又組織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展開了活動。這一情景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難點在他們興趣盎然的說練中不知不覺被突破了。
在優化的情境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活動不僅使孩子對課文語言及字里行間的情感更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他們感到無限快樂,他們似乎發現了自己,感到自己的力量,那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活動為兒童開拓了寬闊的創造空間,一種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更完美的渴望,隨著活動與日俱增。
讓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學習吧!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導入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蘇,百花爭艷。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游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導入: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么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并造句:別扭、悠閑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5)齊讀
作業: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系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鉆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①比較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么?(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3)創設情景:永明和我怎么問老師?
(4)討論:青蛙的蝌蚪和癩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后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么?我和永明終于弄清了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么關系?(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么?)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培養仔細觀察、認真分析的學習習慣,虛心請教的求知態度。
2.學會生字新詞,讀準本課的多音字,能用“原來……怪不得”說話,初步訓練學生研讀詞句的能力。
3.激發熱愛自然,研究自然的情感。
4.把握難點、重點,理解“求知”的態度,掌握并去證實獲得的知識。
其他:
學習日記的寫法。
教〔學)具:
投影小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學第11課《不合群的小蝌蚪》。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為啥上面寫日期?
生:這是日記!3月25日發生的事。
師:對“我”是一位小學生,課文是他的日記!
二、初讀課文。
師:日記記下了什么事?
——誰發現了什么?
——誰知道了什么?
(定向。小學生的日記告訴我們什么?)
反饋:師:請同學們準備一下,用“不合群的小蝌蚪”說話。
生:我知道了……,我還知道……
(師作“認真讀,記住了課文”的評價)。
三、細讀課文一二兩段。
1.請仔細讀第一段和第二段,找一找,哪些詞寫出了小蝌蚪的不合群?
學生填寫“不合群的小蝌蚪( )地游。”(孤零零孤獨單獨自個兒悠閑)
2.和這些詞相反的詞是(成群結隊)。
3.看見……在游,想:“好像……別扭?”
誰明白什么是“別扭”?換個詞說說。(好像在鬧矛盾,好像在吵架,好像在生氣)
4.什么辦法可以讓不合群的小蝌蚪合群?(請學生快速讀,把表示辦法的詞圈出來)
(1)用橡皮表示小蝌蚪,找根“細樹枝”撥!
(2)哪個詞說明它不合群?“鉆!”(鉆出來)
(3)“我心里想: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
(能將“調皮”換詞嗎?)
◆[2000-10-31]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字詞,讀準多音字,能寫出“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訓練研讀詞句的能力。
一、復習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雷鋒叔叔寫的一則日記,大家知道讀日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嗎?
二、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日記,板書:不合群的小蝌蚪。
“不合群”什么意思?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呢?想不想把它弄懂?
三、自學字詞。
下面,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詞語意思,讀準讀音,特別是多音字的讀音,可以互相討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下列詞語
孤零零 隊伍 單獨 悠閑 略微 確實
2、讀詞語。
3、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悠閑”什么意思?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檢查多音字的讀音(課后第三題)
調皮 覺得奇怪 難道說 別扭
五、學習一、二段,進行詞句訓練。
1、自由讀一、二段,要求:圈出一、二段中四個寫“不合群”的詞。(板書:孤零零 孤獨 單獨 自個兒)
2、小黑板出示上面四個詞語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
3、弄清上面四個詞的差別。
4、練習:選詞填空。
(1)丁丁是我們班的運動員,( )參加學校的跳高比賽。
(2)小鳥失去了媽媽,( )地飛著。
(3)媽媽對我說:“我很忙,你( )去外婆家吧。”
(4)在家里,奶奶感受到更多的是歡樂,而不是( )。
5、與“不合群”意思相反的詞是哪個?
(板書:成群結隊)
6、我和永明用了什么辦法想使小蝌蚪合群,用了什么動作?
(板書:撥)
大家拿出筆當樹枝,拿出橡皮當蝌蚪,做“撥”的動作。老師讀句子,同學們做動作。
7、小蝌蚪是怎么表示的,做了什么動作?
(板書:鉆)
8、我撥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又)小蝌蚪鉆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仍舊)
9、看到小蝌蚪不合群,我心里怎么想?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讀句子,給“鬧別扭”換詞。(合不來,賭氣,吵架,不團結)
(2)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
讀句子,給“調皮”換詞。(淘氣,貪玩,頑皮)
學生邊做“撥”的動作,邊把“我”想的句子說出來。
10、齊讀一、二段。
六、看著這只這么不合群的小蝌蚪,我和永明打算怎么辦?
(觀察)
七、課堂作業 :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知道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不同的地方,能用“原來……怪不得”等詞說話。
2、學習仔細觀察,虛心請教的求知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思考:我和永明觀察時發現什么?提出什么疑問?把寫“發現什么”和寫“疑問”的句子分別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
2、讀寫“我發現”的句子。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句子來寫的?
(2)是從哪兩個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
(板書:體形 顏色)
(3)獨游的小蝌蚪與群游的,體形有什么不一樣?顏色呢?
(板書:略微大一點 青灰色)
小一點 黑色
3、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提出了什么疑問?
4、朗讀第三段,你如果是書中的“我”和“永明”。向老師請教這個疑問,應該怎么說?
5、說話練習“向老師請教”
(1)每個學生進行練習。
(2)指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二、學習四、五段,進行說話練習。
1、老師是怎么回答的?讀老師的話。
2、聽了老師的話,大家明白了嗎?表示明白了,應該怎么說?
3、練習:
出示:
學校來了杭州客人。
校園里那么熱鬧。
用“原來……怪不得”說話練習。
4、齊讀3、4、5段。
5、說話練習。
一學生當老師,一學生當“我”和“永明”。
6、學習了這則日記,大家都弄清楚了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的不同之處,同學們指著書中的圖給聽課的老師介紹一下好嗎?
三、“我”和“永明”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觀察仔細 虛心請教
四、作業 :作業 本4、5題。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別”;理解16個新詞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3、能仿照例句,根據規定的內容,用“原來……怪不得……”寫一句話。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能有條例地寫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區別。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的讀音,掌握16個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
1、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請他們把比較有價值的寫在黑板上。如: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感興趣的小節,并糾正讀音。(調、別、仍、難、覺)
(三)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題問題。
1、默讀
2、同學間交流
3、集體交流
(四)抓主要問題。
1、請學生選擇哪些問題是比較重要的。
2、再請學生選擇一個次要的問題,帶著兩個問題到書中尋找答案。
(五)討論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從形體上看,獨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點;從顏色上看,獨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卻是黑色的。(指導朗讀時,注意讀出不同點)請學生講一講兩類蝌蚪的不同。
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發現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理解:鬧別扭換個詞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那種可憐的樣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是什么?(朗讀時,強調“又”和“單獨”)
3)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仍舊從隊伍中鉆了出來,自個兒悠閑地游來游去。
朗讀時強調“自個兒”。說說“悠閑”的意思或做做樣子。
4)我們在課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你想怎么評價小作者?(體會漢語的豐富性,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5)作者寫得那么好,我們怎樣把它讀好呢?(齊讀1、2兩段)
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結隊的小蝌蚪是不一樣的。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能干,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還能自己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仔細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人啟示。
3、能用“原來……怪不得……”說寫一句話。
4、明白生活中有許多科學知識,懂得要學會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需要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虛心求教。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讀詞語
合群孤零零成群結隊鬧別扭孤獨不料隊伍單獨調皮仍舊悠閑略微難道疑問蛤蟆怪不得
2、你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嗎?
(二)討論,解決上節課中的另外兩個問題。
1、上節課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但是,課文中的兩位同學和我們都一樣,雖然有了這樣的發現,卻不知道原因。1、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問嗎?這個問句還可以怎么問?
2、如果我們平時碰到不懂的問題,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呢?(如:查百科全書,上網查詢,問老師)
3、書上的小朋友采用了問老師的辦法。他們是怎么問的呢?怎樣才能讓老師很快地聽明白?那么,我們在問的時候,就要求講清楚,用一句話說明白,不羅嗦。誰會問?(先請學生說,在不能說清的情況下,出示兩個句式。)
句式:老師,我發現有些小蝌蚪……,這是怎么回事?
老師,我發現有兩種不同的小蝌蚪,一種……一種……,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4、小朋友,你們能解釋這個原因嗎?
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自由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5、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書上那個句子說明他們明白了?你能用“原來……怪不得……”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明白了什么嗎?(指導朗讀)
6、討論到這里,小朋友們有沒有找到另一個問題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這么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們去春游。作者為什么在日記中不寫寫小朋友們是怎么玩的,而寫這么幾只小蝌蚪?
(三)綜合提高
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可青蛙媽媽還在煩惱呢!你看,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開家,在外面玩,青蛙媽媽可著急了。你能幫幫它,為它寫一則尋人啟示嗎?討論:啟示中應該寫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氣)
板書: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氣
灰色略大 獨游 變成青蛙
黑色 稍小 群游 變成癩蛤蟆
善于觀察 虛心求教
◆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7
魏 潔
一、 教學目標
1、 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仔細分析原因,根據觀察研究兩類小蝌蚪,并根據課文內容說明兩種蝌蚪的不同點。
2、 能用“原來……怪不得……”說一句話。
3、 明白生活中有許多科學知識,懂得要學會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需要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虛心求教。
二、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隨機: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校里來了許多客人,他們都是誰呀?有你認識的老師嗎?哦,那你覺得教室里怎么樣啊?(熱鬧)
我們教室里來了一些神秘的客人,你猜是誰啊?你聽,他在跟我們打招呼呢!
(小蝌蚪的話)
那快讓我們再次走進11課,來了解了解他們蝌蚪家族的事兒吧!
生讀課文
哦,原來是這樣,現在你們先來說說日記中介紹的蝌蚪吧!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體形 顏色 性格脾氣
青蛙蝌蚪 略大 青灰色 獨游
癩蛤蟆蝌蚪 稍小 黑色 群游
二)、研究問題,合作探究
1、 出示一群蝌蚪,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初步判斷討論。
師:呦,你們知道的真不少啊,蝌蚪忍不住想來見識一下你們,看!想對他說些什么嗎?
(指其中略大的一只)那你們知道他是什么蝌蚪嗎?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探究,聯系課文內容填表。
師:看來,要辨別他還真是不簡單,需要仔細觀察一下嗎?
那請你們先讀一讀課文3、4兩段,然后每個學習小組要仔細觀察蝌蚪的(生:體形、顏色、性格),一個特點一個特點把他弄清楚,并且一起完成觀察表,完成后請起立,看看哪組配合得最好,呆會兒把他獎勵給你們。
學生分組觀察討論發現問題
A、 只有一只蝌蚪比較不出蝌蚪的大小?
B、 只有一只蝌蚪也觀察不出他愛不愛群游?
師:那怎么辦呢?
師相機再發給每組一只不同的蝌蚪,學生進行觀察研究,研讀課文,繼續完成觀察表。
3、 小組匯報交流,互相啟迪解決問題。
師:小組的成員上臺,請組長來匯報你們的觀察結果,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
根據兩個小組不同的蝌蚪情況,相機解答學生發現的問題
A、“體形大小”
那為什么那只蝌蚪體形略微大一點呢?這怎么解釋啊?
(大的出生的早一些,小的則出生的晚一些)
B、是否群游
愛不愛群游,現在有兩只小蝌蚪,你能看的出來嗎?(放到一起去試試)試后
你判斷出來了嗎?其他同學呢?為什么?(活動范圍太小了)
4、說話練習
哦,原來它才是青蛙蝌蚪,怪不得……
哦,原來剛才那只不是……,怪不得……
5、朗讀課文
三)、拓展練習
臨走之前小蝌蚪還留下了一份關于蝌蚪的課外小資料,咱們來看看,請大家一邊讀一邊記在心里。(課件出示)看了以后,有什么收獲嗎?
小蝌蚪可愛吧!如果有可能你想變成一只什么蝌蚪?那請不同的小蝌蚪來一次介紹自己的演講比賽吧!要想贏得比賽我建議你們先把演講寫下來吧!準備時間為5分鐘,請大家抓住自己的特點寫。
匯報展示
板書:
體形 顏色 性格脾氣
青蛙蝌蚪 略大 青灰色 喜歡獨游
癩蛤蟆蝌蚪 稍小 黑色 喜歡群游
附:
小蝌蚪觀察研究表
觀察對象 觀察途徑 研究結果
體形 顏色 游動情況 *其他
蝌蚪A 它是一只( )蝌蚪
蝌蚪B 它是一只( )蝌蚪
*發現問題: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
2、學會本科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別”;理解16個新詞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3、能仿照例句,根據規定的內容,用“原來……怪不得……”寫一句話。
4、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5、能有條理地寫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二、教學重點
繼續學習用正確難得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態度。
三、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了解課文大意,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懂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教學過程
1、揭題、解題、導入 新課。
“不合群”是什么意思?
導入 :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課文中的兩位同學是怎樣弄清它不合群的原因的?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任務。
2、初讀課文,初知大意。
播放全文錄音后討論:
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⑴指名接讀課文,正音。
(成群結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⑵字形分析:孤、扭、略
⑶寫出下列詞的近義詞:
發現 孤獨 確實
⑷解釋詞語:別扭、悠閑
4、講讀第一段
播放本段錄音后討論:
⑴、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
⑵、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它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⑶、“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⑷、齊讀。
5、講讀第二段
播放本段錄音、討論:
⑴、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系課文說一說。)
⑵、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⑶、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⑷、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⑸、齊讀
6、作業
課堂作業 本第1、2題
課后題3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
3、理解這篇日記時間與事情之間的關系。
4、能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1、復習檢查
⑴、認讀多音字,聽寫詞語。
⑵、齊讀第1、2段課文。
2、講讀第3段
⑴、我和永明為什么“覺得很奇怪”
⑵、我們發現獨游的小蝌蚪與群游的小蝌蚪有哪些不同?這些不同容易看出來嗎?為什么?我和永明為什么能發現這些情況?
⑶、為什么這只小蝌蚪不合群?我和永明經過仔細觀察,對這個問題形成了怎樣的看法?
a、比較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b“不是一家人”指什么?課文中用第一句而不用第二句說明什么?
3、講讀第4段
⑴、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⑵、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結論的?
4、講讀第5段
這群指什么?
我和永明終于弄清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指導朗讀。
5、總結全文
⑴、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關系嗎?
⑵、填表
蝌蚪類 體形 顏色 游動情況
青蛙的蝌蚪
癩蛤蟆的蝌蚪
⑶、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6、齊讀課文
7、作業 :課堂作業 本第3、4、6題。
板書設計
發現不合群 觀察發現問題
幫助合群
體形:獨 大 群 小
觀察生疑問 產生疑問
顏色:獨 青灰 群 黑
老師解疑問 青蛙 癩蛤蟆 請教別人
明白原因 得到知識◆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字詞,讀準多音字,能寫出“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訓練研讀詞句的能力。
3、知道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不同的地方,能用“原來……怪不得”等詞說話。
4、學習仔細觀察,虛心請教的求知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雷鋒叔叔寫的一則日記,大家知道讀日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嗎?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日記,板書:不合群的小蝌蚪。
“不合群”什么意思?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呢?想不想把它弄懂?
三、自學字詞。
下面,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詞語意思,讀準讀音,特別是多音字的讀音,可以互相討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下列詞語
孤零零隊伍單獨悠閑略微確實
2、讀詞語。
3、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悠閑”什么意思?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檢查多音字的讀音(課后第三題)
調皮覺得奇怪難道說別扭
五、學習一、二段,進行詞句訓練。
1、自由讀一、二段,要求:圈出一、二段中四個寫“不合群”的詞。(板書:孤零零孤獨單獨自個兒)
2、小黑板出示上面四個詞語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
3、弄清上面四個詞的差別。
4、練習:選詞填空。
(1)丁丁是我們班的運動員,參加學校的跳高比賽。
(2)小鳥失去了媽媽,地飛著。
(3)媽媽對我說:“我很忙,你去外婆家吧。”
(4)在家里,奶奶感受到更多的是歡樂,而不是。
5、與“不合群”意思相反的詞是哪個?
(板書:成群結隊)
6、我和永明用了什么辦法想使小蝌蚪合群,用了什么動作?
(板書:撥)
大家拿出筆當樹枝,拿出橡皮當蝌蚪,做“撥”的動作。老師讀句子,同學們做動作。
7、小蝌蚪是怎么表示的,做了什么動作?
(板書:鉆)
8、我撥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又)小蝌蚪鉆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仍舊)
9、看到小蝌蚪不合群,我心里怎么想?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讀句子,給“鬧別扭”換詞。(合不來,賭氣,吵架,不團結)
(2)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
讀句子,給“調皮”換詞。(淘氣,貪玩,頑皮)
學生邊做“撥”的動作,邊把“我”想的句子說出來。
10、齊讀一、二段。
六、看著這只這么不合群的小蝌蚪,我和永明打算怎么辦?
(觀察)
七、課堂作業: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思考:我和永明觀察時發現什么?提出什么疑問?把寫“發現什么”和寫“疑問”的句子分別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
2、讀寫“我發現”的句子。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句子來寫的?
(2)是從哪兩個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
(板書:體形顏色)
(3)獨游的小蝌蚪與群游的,體形有什么不一樣?顏色呢?
(板書:略微大一點青灰色)
小一點 黑色
3、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提出了什么疑問?
4、朗讀第三段,你如果是書中的“我”和“永明”。向老師請教這個疑問,應該怎么說?
5、說話練習“向老師請教”
(1)每個學生進行練習。
(2)指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二、學習四、五段,進行說話練習。
1、老師是怎么回答的?讀老師的話。
2、聽了老師的話,大家明白了嗎?表示明白了,應該怎么說?
3、練習。
出示:
學校來了杭州客人。
校園里那么熱鬧。
用“原來……怪不得”說話練習。
4、齊讀3、4、5段。
5、說話練習。
一學生當老師,一學生當“我”和“永明”。
6、學習了這則日記,大家都弄清楚了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的不同之處,同學們指著書中的圖給聽課的老師介紹一下好嗎?
三、“我”和“永明”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觀察仔細虛心請教
四、作業:作業本4、5題。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字詞,讀準多音字,能寫出“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2、能正確朗讀課文,訓練研讀詞句的能力。
一、復習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雷鋒叔叔寫的一則日記,大家知道讀日記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嗎?
二、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位小朋友寫的日記,板書:不合群的小蝌蚪。
“不合群”什么意思?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呢?想不想把它弄懂?
三、自學字詞。
下面,同學們打開課文,自學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詞語意思,讀準讀音,特別是多音字的讀音,可以互相討論。
四、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下列詞語
孤零零 隊伍 單獨 悠閑 略微 確實
2、讀詞語。
3、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悠閑”什么意思?讀課文中的句子說說“略微”、“確實”的近義詞。
檢查多音字的讀音(課后第三題)
調皮 覺得奇怪 難道說 別扭
五、學習一、二段,進行詞句訓練。
1、自由讀一、二段,要求:圈出一、二段中四個寫“不合群”的詞。(板書:孤零零 孤獨 單獨 自個兒)
2、小黑板出示上面四個詞語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
3、弄清上面四個詞的差別。
4、練習:選詞填空。
(1)丁丁是我們班的運動員,( )參加學校的跳高比賽。
(2)小鳥失去了媽媽,( )地飛著。
(3)媽媽對我說:“我很忙,你( )去外婆家吧。”
(4)在家里,奶奶感受到更多的是歡樂,而不是( )。
5、與“不合群”意思相反的詞是哪個?
(板書:成群結隊)
6、我和永明用了什么辦法想使小蝌蚪合群,用了什么動作?
(板書:撥)
大家拿出筆當樹枝,拿出橡皮當蝌蚪,做“撥”的動作。老師讀句子,同學們做動作。
7、小蝌蚪是怎么表示的,做了什么動作?
(板書:鉆)
8、我撥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又)小蝌蚪鉆了幾次?課文用了什么詞?(板書:仍舊)
9、看到小蝌蚪不合群,我心里怎么想?學生回答后,出示句子:
(1)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讀句子,給“鬧別扭”換詞。(合不來,賭氣,吵架,不團結)
(2)你這個調皮的小家伙,怎么這么不合群呀!
讀句子,給“調皮”換詞。(淘氣,貪玩,頑皮)
學生邊做“撥”的動作,邊把“我”想的句子說出來。
10、齊讀一、二段。
六、看著這只這么不合群的小蝌蚪,我和永明打算怎么辦?
(觀察)
七、課堂作業 :一、二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知道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不同的地方,能用“原來……怪不得”等詞說話。
2、學習仔細觀察,虛心請教的求知方法。
教學過程 :
一、學習第三段。
1、齊讀第三段,思考:我和永明觀察時發現什么?提出什么疑問?把寫“發現什么”和寫“疑問”的句子分別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
2、讀寫“我發現”的句子。
(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句子來寫的?
(2)是從哪兩個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
(板書:體形 顏色)
(3)獨游的小蝌蚪與群游的,體形有什么不一樣?顏色呢?
板書:略微大一點 青灰色
小一點 黑色
3、我們發現這種情況,提出了什么疑問?
4、朗讀第三段,你如果是書中的“我”和“永明”。向老師請教這個疑問,應該怎么說?
5、說話練習“向老師請教”
(1)每個學生進行練習。
(2)指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
二、學習四、五段,進行說話練習。
1、老師是怎么回答的?讀老師的話。
2、聽了老師的話,大家明白了嗎?表示明白了,應該怎么說?
3、練習:
出示:
學校來了杭州客人。
校園里那么熱鬧。
用“原來……怪不得”說話練習。
4、齊讀3、4、5段。
5、說話練習。
一學生當老師,一學生當“我”和“永明”。
6、學習了這則日記,大家都弄清楚了青蛙蝌蚪與癩蛤蟆蝌蚪的不同之處,同學們指著書中的圖給聽課的老師介紹一下好嗎?
三、“我”和“永明”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觀察仔細 虛心請教
四、作業 :作業 本4、5題。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觀察動物的興趣,具有熱愛生命的情操。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別”;理解16個新詞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3、能仿照例句,根據規定的內容,用“原來……怪不得……”寫一句話。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能有條例地寫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區別。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的讀音,掌握16個詞語。
二、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請他們把比較有價值的寫在黑板上。如: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作者為什么要寫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
2、指名讀感興趣的小節,并糾正讀音。(調、別、仍、難、覺)
(三)默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題問題。
1、默讀
2、同學間交流
3、集體交流
(四)抓主要問題。
1、請學生選擇哪些問題是比較重要的。
2、再請學生選擇一個次要的問題,帶著兩個問題到書中尋找答案。
(五)討論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從形體上看,獨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點;從顏色上看,獨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卻是黑色的。(指導朗讀時,注意讀出不同點)請學生講一講兩類蝌蚪的不同。
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發現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結隊的小蝌蚪鬧別扭似的。
理解:鬧別扭換個詞
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那種可憐的樣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是什么?(朗讀時,強調“又”和“單獨”)
3、可是,過了一會兒,他仍舊從隊伍中鉆了出來,自個兒悠閑地游來游去。
朗讀時強調“自個兒”。說說“悠閑”的意思或做做樣子。
4、我們在課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詞,你想怎么評價小作者?(體會漢語的豐富性,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
5、作者寫得那么好,我們怎樣把它讀好呢?(齊讀1、2兩段)
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結隊的小蝌蚪是不一樣的。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真能干,在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還能自己解決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仔細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人啟示。
3、能用“原來……怪不得……”說寫一句話。
4、明白生活中有許多科學知識,懂得要學會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需要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并虛心求教。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讀詞語
合群孤零零成群結隊鬧別扭孤獨不料隊伍單獨調皮仍舊悠閑略微難道疑問蛤蟆怪不得
2、你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嗎?
(二)討論,解決上節課中的另外兩個問題。
1、上節課我們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的?
但是,課文中的兩位同學和我們都一樣,雖然有了這樣的發現,卻不知道原因。1、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問嗎?這個問句還可以怎么問?
2、如果我們平時碰到不懂的問題,有哪些辦法可以解決呢?(如:查百科全書,上網查詢,問老師)
3、書上的小朋友采用了問老師的辦法。他們是怎么問的呢?怎樣才能讓老師很快地聽明白?那么,我們在問的時候,就要求講清楚,用一句話說明白,不羅嗦。誰會問?(先請學生說,在不能說清的情況下,出示兩個句式。)
句式:老師,我發現有些小蝌蚪……,這是怎么回事?
老師,我發現有兩種不同的小蝌蚪,一種……一種……,您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
4、小朋友,你們能解釋這個原因嗎?
用書上的話說說原因,自由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5、小朋友們明白了嗎?
書上那個句子說明他們明白了?你能用“原來……怪不得……”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你明白了什么嗎?(指導朗讀)
6、討論到這里,小朋友們有沒有找到另一個問題的答案呢?在3月25 日,這么一個晴朗的日子里,我們去春游。作者為什么在日記中不寫寫小朋友們是怎么玩的,而寫這么幾只小蝌蚪?
(三)綜合提高
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可青蛙媽媽還在煩惱呢!你看,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開家,在外面玩,青蛙媽媽可著急了。你能幫幫它,為它寫一則尋人啟示嗎?討論:啟示中應該寫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氣)
板書:
外形特征 性格脾氣
灰色略大 獨游 變成青蛙
黑色 稍小 群游 變成癩蛤蟆
善于觀察 虛心求教
《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調、覺、難、別、結”的讀音,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進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繼續練習用正確的方法讀懂日記;懂得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教學難點 從課文內容理解什么是獲得知識的科學態度。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理解有關詞語。
3、能找出“發現、孤獨、確實”的近義詞。
4、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解題,導入 新課
(1)春天到了,大地復蘇,百花爭艷。小蝌蚪也耐不住性子也出來了游玩了。在這美好的春光里,小朋友去踏青,找春天,卻發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
(2)讀課題:理解“不和群”是什么意思?
(2)導入 :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學了課文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2、默讀課文,初知大意,討論:
(1)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
(2)它不合群的原因是什么?
3、學生自學后檢查
(1)讓學生說說這些字該怎么記?字型分析:孤、扭(筆順)略。
(2)指名接讀課文,正音。(成群接隊、鬧別扭、調皮、覺得、難道、請教、略微)
(3)作業 本第一題。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發現( ) 孤獨( ) 確實( )
(4)解釋詞語并造句:別扭、悠閑
4、講讀第1段
(1)這一段交代了哪些情況?(人、地、時、事)
(2)我看見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3)看圖,說說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孤零零”)其他蝌蚪是怎樣游的?(理解“成群結隊”)
(4)“鬧別扭”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像鬧別扭似的?
(5)齊讀
作業 :抄寫生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分析,虛心求教的科學態度。
2.讀懂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和群的原因。并能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二、講讀第2段
討論:
(1)為了讓它回到大伙兒中間,我們想了個什么辦法?(看插圖聯系課文說一說。)
(2)用“----”劃出寫我把這只小蝌蚪撥進蝌蚪群的句子,想一想我撥了幾次。
(3)我們兩次撥蝌蚪,結果怎樣?用“﹏﹏”劃出有關句子。
(4)兩次撥蝌蚪,結果是否一樣?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第一次:“從隊伍中鉆出來”、“單獨”;第2句:“仍舊”“從隊伍中鉆出來”,“自個兒”)
三、齊讀第3段。
①比較句子,說說有什么不同。
難道它們不是一家人?
它們一定不是一家人!
②“不是一家人”指什么?(不同類)課文用第1句而不用第2句說明什么?(能有根據地大膽地設想,但不輕易下結論。)
四、學習第4段
(1)他們的假設對嗎?從哪能個詞可以看出?(確實)為什么說它們不是“一家人”?
(2)我和永明是怎樣獲得可靠的結論的?(請教老師)
(3)創設情景:永明和我怎么問老師?
(4)討論:青蛙的蝌蚪和癩蛤蟆的蝌蚪到底有什么不一樣?讀后表達:可以畫圖、可以填表,可以用語言表述。
五、第5學習段
“這樣”指什么?我和永明終于弄清了這只小蝌蚪為什么不合群的原因,心情一定會怎樣?以這種心情讀這段課文。
六、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寫一件什么事?這件事跟時間有什么關系?(春天是蝌蚪活動的季節)
(2)我和永明能弄清不合群的小蝌蚪獨游的原因靠的是什么?
七、綜合提高:
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這樣離家在外面,請你為青蛙媽媽寫一則尋兒啟示;(討論在啟示中要寫清什么?)
教學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