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從養(yǎng)到“飼”小蝌蚪
在語言《小蝌蚪找媽媽》活動后,我們班養(yǎng)了一缸小蝌蚪。這些小蝌蚪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睛,常常會聚在小蝌蚪旁觀察小蝌蚪,還經(jīng)常進行討論“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的。”“不對不對,小蝌蚪是先長出前腿的。”大家都盼望小蝌蚪快快長大。 這天早晨,胡、唐兩個孩子急急忙忙跑過來說:“老師,有幾只小蝌蚪是不是死了,飄在上面一動不動?”一聽班中的孩子都涌了過去,個別孩子還用手指不停的碰觸小蝌蚪,最后得出了結(jié)論:小蝌蚪真的死了。我跑過去一看,在魚缸中,有好幾條小蝌蚪死了,其他的小蝌蚪養(yǎng)了這么長時間不僅沒有長大,反而越養(yǎng)越小了。看到這,我明白小蝌蚪是沒有食物吃餓死的。 每年春天,教室中總會飼養(yǎng)小蝌蚪,這些小蝌蚪給孩子們帶來了觀察的樂趣。但對小蝌蚪的飼養(yǎng),我們只有“養(yǎng)”:把小蝌蚪養(yǎng)在一個透明的魚缸中就好了,就等著小朋友去觀察;從沒有去“飼”,忽視了讓孩子們?nèi)リP(guān)心小蝌蚪吃什么?面對這樣的情況,我深感教育的疏忽,于是我抓住時機,給孩子們補上這遲到的一課。 我讓大家觀察活著的小蝌蚪和以前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孩子們也發(fā)現(xiàn)小蝌蚪比以前變小了。我拋出問題:“為什么小蝌蚪會死掉,會變小呢?”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爭論起來。有的說:“是給小朋友用手碰了才死的。”有的說:“小蝌蚪想媽媽了。”……在爭論中,大家得出答案:小蝌蚪一直沒有吃東西,肚子很餓,有的餓死了,有的餓瘦了,小了。那小蝌蚪喜歡吃什么呢?孩子們的答案多種多樣,有餅干、水果、米粒等,我讓孩子們回去同爸爸媽媽一起尋找答案后,給小蝌蚪準備食物。第二天,小朋友有的帶來了餅干,有的是面包,有的是魚食,大家都爭著把自己的食物喂給小蝌蚪吃,結(jié)果魚缸中都是食物,水變臟了,于是大家商量輪流給小蝌蚪喂食,觀察小蝌蚪愛吃什么。幼兒園《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要運用我們周圍的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孩子們從不同的渠道學(xué)到了知識,可以讓孩子們明白:我想,這不僅要孩子明白“生活中處處都有我們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老師更應(yīng)知道“生活中處處蘊藏著教育契機。”只要老師做有心人,認真、細致的觀察,了解孩子的心,學(xué)習(xí),就能抓住隱藏在孩子身邊的教育,讓孩子學(xué)到新的本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