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學習——《不合群的小蝌蚪》教學片段
情景決定語言表達的意義。語言是客觀情景的反映,沒有情景就失去了語言的意義。在情景中理解語言知識和內容能使難點化易;在情景中講解語言知識能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情景中進行操練能提高學生實踐的質和量。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造情景,設計生活化的語言環境,制造懸念,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使孩子們學習情緒倍增 ,學習效果當然好。當然,這個情景,不是外加的。“情景教學” 的創始人——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說過:我們的教材中,實際上每篇課文都蘊含著情景。
是呀,只要我們仔細鉆研教材,都能從課文中挖掘出可以進行“情景教學” 的素材。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日記,學生對此類貼近他們生活的文章比較感興趣,但對其中青蛙的蝌蚪與蛤蟆的蝌蚪間的不同一時難以掌握。于是,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創設了以下情境:首先在黑板上畫了一些蝌蚪(一只大些的,幾只小些的),然后告訴學生,這是自然博物館的陳列室……(以下為課堂教學片段)
師:下面,我們請一名講解員來為小學生介紹青蛙的蝌蚪與蛤蟆的蝌蚪。
生:(踴躍舉手)
師:(指名一位劉姓學生上來)下面我們歡迎劉講解員為我們講解。
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劉生:同學們請看,這是青蛙的蝌蚪,它個兒比較大,喜歡單獨游;這是蛤蟆的蝌蚪,個兒比較小,喜歡在一起游。
師: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盡管提,劉講解員肯定會給你們解答的。
某生:劉講解員,請問這兩種蝌蚪的顏色是否一樣?
劉生:哦,它們的顏色不同,青蛙的蝌蚪青灰色的,蛤蟆的蝌蚪是黑色的。
某生:謝謝劉講解員。
師:還有哪位講解員能來為學生講解?
生(非常踴躍)
之后,又請了兩位學生上來講解,可學生仍意猶未盡,要表達的欲望非常強烈,于是,我又組織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展開了活動。這一情景活動的開展,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難點在他們興趣盎然的說練中不知不覺被突破了。
在優化的情境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活動不僅使孩子對課文語言及字里行間的情感更理解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他們感到無限快樂,他們似乎發現了自己,感到自己的力量,那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活動為兒童開拓了寬闊的創造空間,一種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更完美的渴望,隨著活動與日俱增。
讓孩子在情景中愉快地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