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活動:小蝌蚪(精選6篇)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1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幼兒能較連貫地說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
2、幼兒能用連貫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和表現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3、通過故事,教育幼兒要保護青蛙以及做事要全面了解,堅持到底。
活動準備: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蝌蚪長什么樣嗎?它的媽媽是誰?
2、誰能說說青蛙是什么樣的?
3、小蝌蚪和媽媽長得一樣嗎?它和媽媽長的不一樣想要找到媽媽,它會怎樣做?
4、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
二、欣賞故事后半段
1、提要求:請小朋友仔細聽故事,聽一聽小蝌蚪到底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2、邊看動畫邊聽故事
3、提問:
①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②它在找媽媽的路上都遇見了誰?
③蝦公公說了什么?金魚說了什么?螃蟹說了什么?烏龜說了什么?
④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幼兒加上動作表現)
⑤小蝌蚪變成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么事情?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1、教師小結:青蛙主要吃田間的害蟲,是捕捉害蟲的能手,對農業有益。是人類的朋友,我們不能去捉它,要保護青蛙。
三、完整欣賞故事
1、提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老師把故事講一遍,會講的小朋友也可以學著故事中小動物的語氣、表情和老師一起講。
2、教師和幼兒互動講故事。
四、討論遷移作品主題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為什么總是找錯媽媽呢?
2、小蝌蚪在路上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最后找到媽媽了嗎?這說明小蝌蚪做事是怎樣的?你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像小蝌蚪這樣做事堅持到底嗎?誰能來說說你做什么事情堅持到底了?是怎樣做的?
3、教師小結:我們小朋友以后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把事情全都弄明白問清楚了再去做,這樣做起事來才會更簡單,更節約時間,但一定要記住,不管在其中遇到什么困難,一定不要灰心,要堅持到底,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2
設計背景
春天來了,春風吹著,春雨下著,花兒開著,樹發芽了,各種各樣的小蟲也出來了。池塘里,小河邊出現了小動物——小蝌蚪,這一切吸引著我們農村的小朋友,他們覺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為什么和媽媽長得不像呢?什么時候才長得跟媽媽一樣?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培養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2、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
3、讓幼兒了解青蛙是益蟲,我們要保護它。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幼兒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故事磁帶。
2、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圖。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二、欣賞錄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了解青蛙生長變化過程。提問:這個故事里面都有誰?青蛙媽媽在水里種下了什么?長出什么來了?最后變成什么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
卵→蝌蚪→長出兩條后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小結:
(1)、蝌蚪要變成青蛙先——再——后——最后——
(2)青蛙生活在哪里?(水里、地上)
(3)青蛙吃什么?(蚊子、蝸牛……)
四、教育幼兒要愛護小青蛙。
(它是捉害蟲能手,是莊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兒繪畫《蝌蚪》、《青蛙》
六、結束部分:
小青蛙餓了,我們送它們去捉害蟲吧。
孩子對青蛙和小蝌蚪比較熟悉,能說出蝌蚪的外形,生活習性,通過活動在了解蝌蚪的生長過程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游戲,引導幼兒學習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征看分合式列算式。
2、訓練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寫有5的加減算式卡片若干、背景圖一張、活動圖片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各一張,小蝌蚪六張(大小顏色等各有不同)。
教學過程:
1、復習5的組成(出示背景圖)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導入,讓幼兒觀察有幾只小蝌蚪,分別有什么不同的特征,并由此列出5的分合式。
5
1 4
2 3
3 2
4 1
2、幫小蝌蚪找媽媽
分別遇到鴨子、魚、烏龜、大白鵝、青蛙,要求小蝌蚪分別根據自己身上的特征(大小及有無蝴蝶結),列出5以內的算式,只有回答正確,才告訴它們該去哪找媽媽。
鴨子1+4=5 4+1=5
魚 5-1=4 5-4=1
烏龜 2+3=5 3+2=5
大白鵝 5-2=3 5-3=2
3、“開火車”游戲
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它們也長大了,變成了小青蛙,和媽媽一同坐上小火車,去農田里捉害蟲保護莊稼” 幼兒扮演小蝌蚪,人手一張火車票(5以內算式題卡),算出得數,坐上相應數字的“車廂”,排成4路縱隊“開火車”。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傳統的童話故事,因其內容生動、有趣而深受幼兒喜愛。本課程用這個幼兒耳熟能詳的故事內容貫穿始終,用故事設置了游戲情景,借助故事中角色的對話來逐步提出問題,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程當中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4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感受春天的到來。2. 能大膽、主動地參與活動,初步獲得合作的體驗。3. 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活動準備:1. 帶幼兒去捉來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勵幼兒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2. 故事磁帶,動物的頭飾,各種白紙、皺紙、蠟光紙供幼兒選擇。3. 油畫棒、顏料、蠟筆、毛筆等供幼兒選擇。 活動過程 一 .說說蝌蚪1. 導入: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水融化了,池塘里的水也越來越暖和了,小蝌蚪也出來活動了,今天它準備要去找它的媽媽,你們猜一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2. 讓幼兒大膽地猜測。3. 小蝌蚪的心里比小朋友還要著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媽媽。結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4. 小組討論并交流:春天里小蝌蚪是什么樣的?小蝌蚪先找到了誰?大魚怎么說的?它們又找到了誰?大烏龜怎么說的?它們然后又找到了誰?大白鵝怎么說的?它們最后找到了青蛙媽媽嗎?青蛙媽媽是什么樣的?5. 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分角色表演。 二 .唱唱小蝌蚪1.請幼兒根據小蝌蚪的生長過程,自己創編歌詞。以《春天》的旋律作為曲子,請幼兒分組創作。(放“春天”的音樂)1) 幼兒可以先討論,再把歌詞編進去,由每位組長負責。2) 鼓勵幼兒創造出與別人不同的歌詞。3) 教師巡視,可適當作一些指導,也可參與到一個組中,成為幼兒的一員來完成音樂作品。2.每組幼兒一起唱自己創編的詞,教師加以評價,指出其可取之處與不足之處。3.把自己創作的歌曲教給同伴,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幼兒自編歌詞1:春天的陽光多溫暖,小小的蝌蚪出來了,大腦袋,長尾巴,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眨眼就變成了一直小青蛙。幼兒自編歌詞2:小蝌蚪呀慢慢長大了,先長出兩條后退,再長出兩條前腿,就變成了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呱,忙跟著媽媽捉害蟲。 三 .畫畫小蝌蚪1. 導入:春天來了,小蝌蚪也在池塘里快樂地游著,今天,老師為你們提供了許多材料(介紹材料。我們一起動手把小蝌蚪或是它的媽媽——青蛙搬到我們的畫紙上,并提醒幼兒先畫春天的背景圖。2. 組織討論:怎樣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3. 鼓勵幼兒自由組合,大膽想象,兩個人共同完成一幅作品,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完成作品。4. 把幼兒完成的圖畫依次貼好,分別請幼兒用連貫、完整的語言來介紹一下他們所完成的作品。 活動說明:這是一次根據季節的變化而進行的中班主題活動。每一個活動子課題都是由語言、藝術、科學、實踐等幾方面交叉、綜合地來完成教學目標的。主題網絡圖中的每一個小圓都表示我們已涉及或正待涉及的內容。在主題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主動地讓幼兒去尋找春天。讓他們和爸爸媽媽用照相機拍下春天的景象或是春天里 的小朋友。主題網絡中的小圓都是根據幼兒的意愿而安排的教學內容。如果孩子在主題的開展過程中有更新、更感興趣的內容,教師就不斷地來豐富活動內容。上面設計的《小蝌蚪》這一子課題是通過說說小蝌蚪、唱唱小蝌蚪、畫畫小蝌蚪等來開展了一系列 活動,當《小蝌蚪》這一主題的認識活動結束后,活動的延伸部分才剛開始——飼養小蝌蚪,在每天的觀察中去發現、去探索,獲取更多的經驗。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5
活動目標:
1、會用手指點畫方法表現小蝌蚪的基本特征,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黑色的皮膚。
2、通過觀察、討論、練習,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并表現出向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3、對手指點畫感興趣,體驗與小伙伴在一起畫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墨汁、宣紙背景圖、小蝌蚪找媽媽視頻、抹布
活動重難點:
重點: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小蝌蚪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
難點:通過拉出不同方向的尾巴來表示小蝌蚪是向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2、師: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
二、播放小蝌蚪視頻
1、看一小段停住。
師:這是小蝌蚪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繼續播放小蝌蚪到處游泳的視頻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找媽媽,他們是怎么游的?一直往一個地方游嗎?總結:小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朝不同方向游
三、探索手指點畫小蝌蚪
1、介紹繪畫材料和探索繪畫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小蝌蚪,一起來看看我們用什么畫。(宣紙和墨汁)怎么畫小蝌蚪?用手指來試試看。手指圓圓的,變成小蝌蚪的腦袋,尾巴怎么畫?請幼兒討論尾巴的畫法。
畫完腦袋后,把手指側過來,輕輕一拉,拉出一條細細的尾巴
2、幼兒練習探索點畫小蝌蚪
幼兒在紙上自由練習,針對幼兒繪畫情況,進行提示總結。(用尾巴的不同方向表示向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出示宣紙水墨畫背景圖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有荷葉還有荷花,小蝌蚪想去池塘里面游泳,你們來幫幫它吧!
幼兒分組點畫小蝌蚪。
4、欣賞作品
綜合活動:小蝌蚪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名稱、角色和主要情節。
2.理解、熟悉故事內容,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段好聽的故事,講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聽故事錄音一遍,并提問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小蝌蚪把哪些小動物當成了自己的媽媽?小蝌蚪為什么會認錯自己的媽媽呢?
3.教師邊演示PPT邊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提問:
(1)故事發生在什么季節?青蛙媽媽生的黑乎乎的卵變成了什么?
(2)小蝌蚪找媽媽碰到了誰?說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誰?又是怎么說的?
(3)為什么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媽媽?
(4)小蝌蚪的媽媽究竟是誰?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媽媽長的不像呢?
小蝌蚪最后怎么變成青蛙的?
4.回憶故事情節,將故事圖片進行排序。
5.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小蝌蚪找媽媽》。
《小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摘要:嘗試排圖且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3.感受媽媽們對小蝌蚪的熱情及關心。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PPT、圖片等。 活動過程: 1.以謎語的形式,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有個謎語讓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