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通用12篇)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這冊教材,對于我來說,是個全新的開始。
很多新的課文,第一次接觸。【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這幾天忙著方案的修改,絞盡腦汁、黔驢技窮的感覺,對課文,并沒有來得及好好看一下。
昨天上了《長城和運河》,課文內容基本理解了,結構也理清了,生字詞也基本解決了。帶著對新課文的新鮮感,大部分同學課文 已經會背了。只是,讀起來始終找不到感覺。
今天,就把第一范文當成了詩歌朗誦排練現場。
帶著找好的光盤資料,先給大家播放了長城和運河的視頻,配著輕悠的音樂,長城曲折蜿蜒,像條巨龍橫臥山間,極為壯觀;運河悠悠流淌,兩岸良田青翠逼人,河上船只來來往往,真像條綢帶瓢落在地面。
對著視頻,說起長城和運河的時候,竟然激動萬分,甚至有點控制不住的哽咽。中華民族的祖先,那么值得驕傲和自豪!
孩子們聽得很認真,眼睛盯著屏幕,個個專心致志。
然后讓他們試著齊背課文,用課文中的語言,贊美這偉大的人間奇跡。
背得很認真,可是情感控制得不好,聲音的高低快慢控制不到位。
于是,播放了配樂詩朗誦。抑揚頓挫,一氣呵成。
學生情不自禁地跟著吟誦。
給時間練習后,指名兩個學生分別上前朗誦。我給她們配上了淡淡的音樂作為背景。
都讓我很滿意。
大家也熱烈地鼓掌。
可能是因為音樂的緣故,每個人都變得格外的善感,情感格外投入。
又讓兩個女生,分行朗誦。兩個人,一個氣勢很足,將慷慨的情緒表達得很充分;一個溫柔纖細,與前一人形成很好的配合,聽起來極有美感。
看著大家眼睛晶晶亮,都渴望一試的神情,又組織了輪流朗誦、男女生合作朗誦、集體朗誦。
幾次讀下來,到最后一次背,語氣的控制,已經大大進步了,讓我掩不住贊賞。學生們也特別興奮。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長城的時候,每個人都很踴躍。
其實,今天的課堂很簡單。
可是,卻讓我們都很快樂。
轉載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2
一、學習目標:
1.我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我能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長城和運河兩項宏偉工程是我國古代勞動農民的偉大創造,增加民族自豪感。
二、學習重點:
我能了解萬里長城和運河的起點和終點,知道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三、學習難點:
通過課外更多的中國建筑的介紹,進一步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
四、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聽寫生字詞。
(二)明確目標,教師引領
1.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作者以什么樣的方式看長城和運河的?為什么要以這樣的方式看?
3.在作者的眼中他們是什么樣子的?
4.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5.文中運用了什么問句形式和修辭手法?
(三)自主學習,多元選擇
1.速讀,了解課文,圈點疑難。(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
2.細讀,疏通文意,小組內討論交流。(讀通課文)體會人物對話時的神態和語氣。
3.研讀,深入分析,總體把握(分析理解課文)分析解決問題。
4.創讀,獨特感悟,情感升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分享提升,穿插鞏固
1.個人朗讀: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或一句話,為什么喜歡?
2.根據課文中的插圖說一段話
3.組之間賽讀:聲音、動作、表情、各組學生的注意力。
4.比賽背課文
(五)小結: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那些人間奇跡?(布達拉宮、故宮、蘇州園林、兵馬俑)
2.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點明中心主旨)
(六)達標測評,反饋矯正
完成快樂導航剩余部分,組長批改,及時矯正。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3
今天再次讓我們領略到田老師的風采。田老師的課跟她的講座一樣精彩!雖然田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一個教學片斷,但是卻魅力四射。
首先,我們看到,課伊始,情已生。開課時,老師用她那親切、熱情的話語征服了學生,凝聚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中我們更感受到田老師那不同凡響的課堂藝術,導語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語言的貼切、適當,讓課堂的學習氛圍總是那樣的和諧、融洽。
其次,教學設計的精彩,以克林頓的話導出奇跡,緊扣奇跡品讀長城的句子,感受了民族的自豪感,最后還是以克林頓的話結課,升華了奇跡,從孩子們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克林頓的話,這也是孩子們心中想說話。可以說教學線索非常清晰,重點突出。
第三,田老師通過一畫面的欣賞,情境創設,使朗讀的指導不著痕跡又那么順理成章。并且朗讀層次分明,首先,老師指導學生抓住“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了解長城的待點,讀出長城的雄偉壯美,這是第一層次。然后,老師又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著什么?)通過聯想,了解長城的建筑,讀出民族的自豪感;第三層次,了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學生深層次地感悟長城,突出長城的不朽。
四、語言文字訓練扎實。在課中,將“穿行”換成“爬行”可以嗎?通過換詞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在這作者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的,用穿行更恰當生動。另外在教學起伏這個詞的時候,老師非常注重詞語的積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長城可以有起伏,那么還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麥浪)有時候,心情的變化,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有起伏。師: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還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我覺得今天田老師給我們展示一個真實、樸實、扎實的語文課例。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4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理解它所組成的詞。
2、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體會比喻句。
4、 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與感情的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課內外結合,體味作者的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方法: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長城和運河的雄偉和壯麗。
課時布置: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1、出示圖片,板書課題
2、 生齊讀課題
3、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想知道更多嗎?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 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
(2) 感知主要內容的。
(2) 會讀會認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發明 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同學不良的學習習慣,協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發明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讀這些詞語。
(3)指名初步解釋詞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體悟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局部都圍繞“奇跡”寫了哪三個方面?
2、同學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局部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身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異的景象呢?
2、講讀。
3、比較:“奇異”在不在句子中的異同。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自身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的意思。
7、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8、“發明”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9、“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發明了這人間奇跡?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俺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發明了這人間奇跡。
10、最后兩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發明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2、將第一局部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3、 指名讀, 生評議。
14 、齊讀。
五、安排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板書設計:
長城 和 運河
連綿起伏 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 伸向天邊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局部。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局部
1、導讀。
聽老師讀課文,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 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下面的三句話的不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 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句話讀懂了什么?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局部結構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學們自身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局部的語氣一致?
5、同學們無妨自身試著讀一讀。
6、指名說說兩大局部讀法的區別。
7、同座可分兩大局部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師讀兩局部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局部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讀兩局部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俺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2、教師總結。
四、 指導背誦
五、指導寫字
駕 折 蜒 譜 朽 篇 創 簇 綢
1、同學自讀上面的生字
2、指名讀生字
3、齊讀
4、指導同學記生字:你能記住哪幾個生字?
怎么記住的?
5、指導同學說
6、指導同學寫字
蜒 左右結構 與“蜓”的區別
創 注意“倉”的寫法
駕 下面的“馬”不要寫成“木”
7、同學描紅
8、同學練習書寫 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形近字組詞
架( )蜒( )譜( )拆( )
駕( )蜓( )普( )折( )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劃出來
板書設計:
蜒 長城 和 運河( 雄偉而壯麗)
創
駕 ( 驚喜而自豪)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5
今天開始了《長城和運河》第一課的教學,上課前后翻看了很多資料,對長城和運河的知識也更多的認識,對于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我做了些思考,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地位在讀通課文讀流利,完成生字新詞的教學。
帶著這樣的思考開始了我的教學,今天感到欣慰的是課堂上為了上出文本的體裁——詩歌的味道。
1、孩子們在自由讀完課文之后,我請孩子們決定請幾名同學來讀課文比較好,孩子們說出要兩名同學自然也說出了其中的緣由,課文寫了長城和運河兩個部分。
這個主意很高,讓孩子來決定,既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又把陽剛與陰柔之美的區別化于無形,非常棒!
2、在多人次的朗讀之后,我再次讓孩子們比較這兩部分文字的異同之處。孩子們發現每小節的頭尾相同,我告訴孩子這就是現在詩歌的特點,文字往往是一詠三嘆。
3、對于不同的部分,我們師生對比讀,在讀中孩子們明白了異中有同,在長城和運河的介紹中都是先打比方說明特點,然后在說地理位置和贊美之情。這樣幾番讀來,孩子們不僅把課文讀通讀暢,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也初步感受了長城的雄偉壯麗和運河的柔美動人,同時也體驗到了詩歌的整齊的節奏和韻律。
簡單的處理,抓住了詩歌顯著的特點!這里,姐姐強調了“初步”。我很想知道,姐姐明天準備怎么來突破難點——兩個比喻句的理解、看圖寫話的處理、資料介紹的處理?一節課兩處言語拓展顯然有些吃力。不知道姐姐準備怎樣來解決這兩大難題?
生字的教學我借鑒了鴻雁版主帖子中的點子,重點指導了“族”、“蜒”和“駕”。對于“族”,這個生字的出現,我是讓孩子猜猜我今天隆重推出的是哪個生字,怎么猜呢?我先寫了同類的字施肥的“施”,國旗的“旗’,孩子們興奮得大叫是“族”。順勢講了“族”這個字,由“旗幟+箭矢”構成,表示同一旗幟之后的用武器保衛自己、獵取獵物的共同體,即氏族、家庭、民族。
對照自己設定的課堂目標,今天的課堂可以說是成功的。呵呵,給自己加油!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6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課文內容。
3、引導學生收集關于長城和運河的有關資料,了解它們的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及課文內容。了解長城和運河的特點。
教學難點:抓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圖文結合并借助相關的補充資料深入感受“奇異景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長城和運河的特點。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老師跟大家玩個猜物游戲,我說出它的幾個特征,大家根據特征猜一猜。
(1)它是被宇航員在宇宙中能用肉眼看到的少數地球建筑物之一;
(2)它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它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修筑完成的,為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侵;
(4)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長一萬三千多里,俗稱“萬里長城”。
2.板書“長城”,視頻觀看《八達嶺長城》。
指名學生談談看了視頻之后的感受。
3.板書“和”,啟發:“和”一般表示前后并列,那么,有什么樣的建筑工程能和長城相提并論呢?
4.板書“運河”,觀看大運河視頻。
5、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說說) 課件出示:老師補充:我們中國的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工程之一。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龍一般。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全長約1747千米,是與萬里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程。
6、這是一首詩歌,共有兩個部分。請同學們趕緊捧起書本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
各自輕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不多字,不漏字,不錯字。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
(1)出示詞語:
駕駛 譜寫 創造——表示動作的詞語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詞
奇異 奇跡 不朽 ——區分奇異、奇跡
民族 綢帶 詩篇 ——注意平翹舌音
山海關 嘉峪關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點的詞語
(2)指名讀這些詞語,并關注同組詞語的共同之處
(3)詞語來自課文,課文你能讀通了嗎?分部分讀課文,正音。 注意指導詩歌的節奏。注意問句的讀法,語調上揚。
(4)集體自豪地讀課文,培養語感。聽視頻朗讀。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打開書本,放聲朗讀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兒看長城?他眼中的長城是什么樣的,動筆把相關的句子劃出來。
2.交流
(1)作者在哪兒看長城?(飛機上,空中)
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看?(居高臨下,視野更加開闊,看得更多)
(2)提示讀——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提問:這里有個詞——奇異,什么意思?給它找個近義詞——奇特
文章中奇異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長城
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這奇異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
對照插圖反復讀一讀這個句子,你覺得長城奇特在哪?與眾不同在哪?
巨龍——長,大
穿行——動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連綿起伏——建在崇山峻嶺之間,高高低低,長
曲折蜿蜒——彎彎曲曲地延伸,長
難怪我們稱長城也稱為“萬里”長城。課文中還有寫到長城的長,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
(4)——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
補充介紹:山海關,又稱渝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它北依角山,南臨渤海,地勢險要,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
從山海關到嘉峪關,總長約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長呢?舉個例子來說吧!講到這里,你想到了什么?
難怪我們把長城又叫作“萬里長城”。
誰來讀讀這奇異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詞語來說說這奇異的景象嗎?——雄偉、壯麗
(5)引讀——東起——西到——萬里長城——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讀懂了這個詞,你再讀這個句子,有沒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導學生思考:長城建在哪兒?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今天我們看上去依然怎樣?以當時的人力、物力,這一切我們能想象得到嗎?人們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跡,讀詞。
(6)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讀到這里,你的心中充滿了怎樣的情感?
自豪地讀!
3.朗讀指導:課文的第一部分向我們介紹了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跡——長城,我們讀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讀出長城的雄偉壯麗,讀出自豪之情。
4.齊讀。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課文第二部分
1.我駕駛著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還看到了一個奇異的景象,那就是——
2.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思考:運河“奇異”,奇異在哪兒?為什么說它也是個人間奇跡呢?讀的時候要像我們學習第一部分一樣,抓關鍵的詞語來體會。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引導抓住關鍵的詞語來體會。
4.交流閱讀收獲:
(1)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
綢帶——輕柔,秀美
銀光閃閃——水清
伸向天邊——長。補充:全長1747千米。
(2)動人:有了運河,兩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與北方的物產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間奇跡——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運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樣結合古代那樣貧乏的人力、物力條件下,做出這樣的工程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奇跡。
(4)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讀。
5.齊讀此段
6.比較第一第二部分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之處。明白了這些,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示?(幫助背誦)
7.嘗試背誦
三、指導用自己的語言表述長城和運河。
1、長城和運河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跡,古往今來,有許多的人去拜訪,并寫下了它們的奇異景象——
2、在波瀾壯闊的渤海,在大漠孤煙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塵土飛揚的古道,飛舞著一條雄偉神奇的中國龍,這就是不朽的長城。
3、它像奔騰飛躍、氣勢蓬勃的巨龍臥在崇山峻嶺上。城墻隨著山峰的走勢,蜿蜒起伏。在明媚的陽光下,遠遠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之中,沒有盡頭,在綠樹群山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4、仰望,晴空萬里。遠視,京杭大運河如飄飄蕩蕩的碧玉帶,機動船牽引著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運河從天邊白云深處排空而來;南望,大運河滾滾滔滔向無邊的綠色田野奔騰而去。
5、大運河像一面明鏡,映著兩邊的綠樹、青山、人家。河水晃動著藍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動的一幅畫呀。
讀讀這些句子,再仔細觀察我們課本上的插圖。你也能用一兩句話來說說你眼中的長城或運河嗎?
學生交流
四、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
2、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今天,我們乘著作者駕駛的飛機俯瞰了祖國的兩大奇跡。祖
國的奇跡還有許多,如那一座座長江大橋、一幢幢高樓大
廈、趕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衛星、令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去創造新的奇跡。
五、生字指導。
1.看生字,哪個字比較難記、難寫?
2.重點指導“蜒、譜、族”的記法和寫法
六、作業設計
1.背誦全文。
2.根據課后練習4的要求寫一段話在小練筆本上。
3.完成課后練習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1.長城 和 運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龍 像綢帶
連綿起伏 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 伸向天邊
奇異的景象 人間奇跡 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7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青藍教育網 點擊數:81
《長城和運河》教學設計一
教學要求【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長城,理解長城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生齊讀課題)
2、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自由發表后教師歸納小結)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3)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4)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譜寫 不朽 創造 奇跡 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7、“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8、“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9、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1、指名讀,生評議。
12、齊讀。
五、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了解運河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習導入
1、寫生字詞。
2、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導朗讀。
4、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5、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6、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7、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8、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總結。
四、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3、4題。
板書:
1長城和運河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奇跡 (像巨龍)東起山海關 西到嘉峪關 古代勞動人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 民的創造
(像綢帶)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點擊數:92
《長城和運河》教學隨筆
資源出處:鳳凰語文論壇三年級備課室
;star=3&replyid=352535&id=27670&skin=0&page=1
資源提供者:柔指輕敲
資源名稱及內容:
關于資料搜集及交流的思考
今天教學第1課《長城和運河》。昨晚要求學生按照“預習九法”進行預習,這節課重點檢查預習的完成情況。因為“預習九法”中的前七個方法是上學期已經培養的,所以完成的情況還不錯,學生在學習字詞、朗讀課文方面做了充分準備,因此這節課教起來比較輕松,很快就完成了字詞學習和課文的理解感悟,當然這也要歸功于在此之前的資料交流。
因為長城和運河離孩子的生活比較久遠,他們大多數沒有親眼見過長城和運河,只是在圖畫中或電視上看到,因此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課前的資料交流,使學生對文中描述的景象有了比較具體、全面、直觀的了解,有助于對文中“巨龍”“穿行”“連綿起伏”“曲折蜿蜒”“不朽的詩篇”“綢帶”“飄落”“銀光閃閃”“伸向天邊”“動人的詩篇”等詞語的理解和感悟。從學生提供的“明長城示意圖”中可以輕易地找到“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從學生搜集的運河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知道長達1794公里的運河途徑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當學生了解了這些,他們對這兩個“奇異的景象”不再陌生,而是油然而生親切之感、贊嘆之情。
從這學期開始,我把查閱資料作為預習的內容之一,且在班上設一名小小信息員,專門負責搜集、整理同學們交來的學習資料,并對同學們搜集資料的次數、內容作記錄,期末考評時把查閱資料列入考核項目。今天同學們收集的資料特別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關于長城、運河的概述、圖片、建造、意義等,也有關于我們祖先創造的其他人間奇跡,如秦始皇陵和兵馬俑、都江堰、趙州橋等;有抄寫在紙上的,有打印出來的,有直接把課外書帶來的,也有從網上下載保存在磁盤的。可是課堂時間是如此有限,盡管我已經在課前閱讀了每一份資料,挑出其中的精華部分來介紹,可是還是有許多資料來不及交流,看著每一位學生都那么渴望和老師同學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資料,我只能說抱歉,然后讓同學們課后去找信息員借閱這些資料,可是我心里也明白,有多少孩子會真正這樣去做呢?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在課堂教學氣氛中被激發起來,而一到下課,離開了那樣的場景,他們的求知欲望早被玩心所替代,能惦記著去借閱資料的孩子一定不多。那么孩子們花了大量時間甚至還耗費家長的不少精力去搜集的那些沒有被交流的資料,是不是一種浪費呢?也許我們可以說,重在過程,重要的是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培養了孩子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是,如果孩子們搜集的資料老是得不到交流,他們不能從中嘗到分享的快樂,天長日久,他們會不會喪失了搜集資料的熱情呢?如何保持孩子們持續發展的動力?如何讓我們搜集的資料更有效?我迫切希望得到專家、同行們的指點和幫助。
轉載自鳳凰語文網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9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這說明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2)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2.師總結:今天,我們乘著作者駕駛的飛機俯瞰了祖國的兩大奇跡。祖國的奇跡還有許多,如那一座座長江大橋、一幢幢高樓大廈、趕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衛星、令世人矚目的三峽工程等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去創造新的奇跡。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1)多音字組詞。
(2)形近字組詞。
罵使藍導象
駕駛籃異像
綿峪蜿蜒扁
棉浴碗誕篇
折綢朽州飄
拆調巧洲漂
附板書:
長城——連綿起伏 曲折蜿蜒
(像巨龍)東起山海關 西到嘉峪關 古代勞動人
奇跡 運河——銀光閃閃 伸向天邊 民的創造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10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完成課后第二題。聽寫本課生詞。
3、搜集祖先建造的其他偉大工程的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學習過程:
一、課前組內幫對檢查
學案5、6題完成情況。
二、課內檢查預習
1、小組交流:同學們課前都預習了課文,生詞會讀了嗎?下面小組內互相檢查:學案2(1、6號;2、5號;3、4號),隨即糾正,錯的改正過來,一會找同學讀一讀。看哪個組讀得最快、最正確。找一兩個組的6號讀,其余同學、老師相機糾正指導。集體讀。
2、小組交流:同學們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嗎?下面小組內分工讀(組長分工),讀錯的及時糾正,再讀一讀,讀對為止。
集體交流:找一個組同學讀課文,師生相機糾正指導。齊讀課文。
3、質疑、解疑:
(1)通過預習,同學們可能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下面小組內交流一下,解決不了的小組長進行匯總,一會兒提出來。
(2)小組長匯報(寫在各自的黑板板塊上)。
(3)小組間解疑。解決不了的,老師引導讀書,思考、解疑,或者精讀時解決。
4、精讀理解,感情朗讀: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你覺著萬里長城怎么樣?從哪里看出,誰能結合課文或自己搜集的資料說一說?(理解比喻句并結合看圖理解有關詞語)萬里長城多么雄偉壯觀啊!你能把它的雄偉壯觀讀出來嗎?自己讀,檢查指導讀,自己練讀。
(2)從“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這句話中,你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樣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聰明、太勤勞、太了不起了!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感到怎么樣呢?(自豪)師范讀,學生練讀。
(3)讀了這篇課文,你覺著怎么樣?從哪里看出,誰能結合課文或自己搜集的資料說一說?(理解比喻句并結合看圖理解有關詞語)京杭大運河多么雄偉壯觀啊!你能把它的雄偉壯觀讀出來嗎?自己讀,檢查指導讀,自己練讀。
(4)從“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這句話中,你體會到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又怎么樣呢?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真是太聰明、太勤勞、太了不起了!我們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感到怎么樣呢?(自豪)師范讀,學生練讀。
(5)各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5、背誦課文:老師指導背誦方法——自己練習背誦——組內幫對檢查,完了舉手。
6、觀察課文中萬里長城或者京杭大運河的圖片,寫一段話:老師指導看圖——大家說一說(可加上自己搜集的資料)——連起來說一說——最后寫一寫。
7、聽寫生詞,幫對檢查,錯了改3遍。
8、默寫課文,自己對照課本,錯一處改3遍。
9、你知道我們的祖先還創造了哪些人間奇跡?學生充分說——教師及時歸納總結(秦始皇陵、兵馬俑、都江堰、故宮圓明園……)它們的景象怎么樣呢?請同學們課下選一個方面搜集一下有關資料。
10、搜集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和人民智慧的短詩。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11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老師讀課文,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 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下面的三句話的不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 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句話讀懂了什么?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 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5 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6 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7 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9 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2教師總結.
四、指導寫字
駕折 蜒 譜 朽 篇 創 簇 綢
1 學生自讀上面的生字
2 指名讀生字
3 齊讀
4 指導學生記生字:你能記住哪幾個生字?
怎么記住的?
5 指導學生說
6 指導學生寫字
蜒左右結構 與“蜓”的區別
創注意“倉”的寫法
駕下面的“馬”不要寫成“木”
7 學生描紅
8 學生練習書寫 教師巡視指導
五 作業設計
1 形近字組詞
架蜒( )譜( )拆( )
駕( )蜓( )普( )折( )
2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用--------劃出來
六 板書設計
長城 和 運河
(像巨龍) (像綢帶)
連綿起伏 銀光閃閃
曲折蜿蜒 伸向天邊
人間奇跡
教后記:文章教完后,當讓學生看長城和運河的圖進行說話時,許多同學都不能說出看到的美景,有的說出來也是不太完整的句子。這說明我們在教學中還是要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不時多讀課外書,豐富自己的積累。 比喻句非常精當,既突出了長城和運河的特點,又使詩文生動形象,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在精讀感悟的基礎上,仿照例句造句子,以達到掌握比喻句的目標。
我這樣上《長城和運河》 篇12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激趣
1. 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 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 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 (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 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 引出主要內容的.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 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 連綿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關 譜寫
不朽 創造奇跡 天堂 杭州 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 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 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 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 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 奇異的景象.
天堂: 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 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 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 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己的話說一說.
6 你覺得長城怎樣? "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
7 詩篇." "不朽"有哪
8 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
9 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 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 這樣寫有什么好
10 "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 "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12 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 (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 (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 生評議.
15 指名讀, 生評議.
16 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 連綿起伏 奇跡 曲折 蜿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 (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 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 (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 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 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 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
5 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 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 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8 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 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 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
11 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 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