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石頭書》(通用16篇)

《石頭書》

發布時間:2024-01-15

《石頭書》(通用16篇)

《石頭書》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上下文以及圖片資料理解課文的生字。

  3、抓住文中的6次對話,理解石頭書的含義,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身邊感興趣的事物。

  教學重點:讀好本課的對話。

  教學難點:是理解勘探隊員叔叔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知道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川川和磊磊都愛刨根問底(板書:刨根問底)他們很想知道這書里有哪些學問,于是有了他倆和勘探員叔叔之間的一系列對話。

  2、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他們之間的6次對話,在相應的地方標出序號。

  (同桌先合作讀一讀)

  二、講讀課文

  (一)交流找的6次對話。

  (二) 結合對話進行教學。

  (通過和勘探員叔叔的幾次對話,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好多知識呢!我們先來這次對話)

  ●第二次對話:

  1、出示對話,指名兩學生扮演讀

  2、重點理解句子: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1)讀一讀,這個帶問號的句子需要回答嗎?

  你能換一種說法嗎?

  (2)出示幻燈,讓學生看“石頭書”

  (3)石頭書和我們的語文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

  (板書:一層一層)

  (4)理解:師: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

  能不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5)指導朗讀出“奇怪”

  過渡: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除了一頁一頁,還有什么特點?石頭書里有嗎?川川和磊磊就更奇怪了,請大家仔細讀一讀第3次對話和第4次對話,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川川和磊磊。

  ●三、四次對話教學

  1、指名讀對話

  2、交流,你從叔叔的話里知道了什么?

  (1)石頭書上的字叫什么?(雨痕、波痕、礦物)

  (2)看圖理解“雨痕” 、“波痕”。

  (3)省略號省去了什么?欣賞巖石、礦物圖片。

  這些礦物真是                     。(用上成語

  各種各樣    五顏六色

  千奇百怪    五彩斑斕

  千姿百態    五光十色

  形態各異    色色俱全

  (4)石頭書上有畫嗎?什么畫?(樹葉、貝殼、小魚)

  出示化石圖片,欣賞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3、現在,你能不能再用“因為……所以……”的句式連起來說說為什么石頭像書?答案在增加內容(一層一層,有字有畫)

  板書:有字有畫

  ●五、六次對話

  1、讀了書后我們能獲得知識,這些化石能告訴我們什么呢?默讀第11、13兩節,思考。

  2、出示填空:化石能告訴我們:很久很久以前,這里(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再讀第11、13小節,并聯系上下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4、小結填空:

  因為石頭一層一層的,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上有字有畫,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能告訴我們很多知識,所以石頭像書。

  因為石頭_____,有__、有__,還可以

  告訴我們______,所以石頭像書。

  三、總結全文

  大自然就是一本神氣的書,只要你懷著好奇的心,去刨根問底,就會發現,引讀出示:石頭是一本書,花兒是一本書,樹木也四一本書,云朵是一本書,太陽是一本書,星星也是一本書……

  四、朗讀體會 、課文中的提示語用法。

  1、課文中的問話,有的提示語在前,有的在后,看看你會填符號嗎?

  2、出示幾句對話

  川川好奇地問    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讀書呢     叔叔笑著說。

  3、出示答案

  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語在前面)

  “我在讀書呢。” 叔叔笑著說。          (提示語在后面)

  4、練習填空提示語在中間的符號。

  “這題你沒認真讀題吧?”老師嚴肅地說,“下次一定要注意,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提示語在中間)

  板書:

  石 頭    像  書

  一層一層

  有字有畫

  獲得學問

《石頭書》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

  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5個生字,初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讀通順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

  板書課題:石頭書  學生讀題。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

  2、質疑: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

  3、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一下子就閃現了這么多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刨根問底”。

  二、初讀課文

  1、學生初步談談預習的收獲,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預習效果。

  2、教師提出自讀建議:(1)讀準生字的音,認清字形。(2)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詞語可以聯系上下文、查字典、做上記號與同學討論等。(3)簡要說說課文的內容。

  3、學生帶著所提出的問題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適時作個別指導。

  5、指名讀課文,引導學生專注地聽讀,發現錯誤,教師引導學生幫助正音,特別要注意翹舌音。

  出示課文中的部分詞語:

  勘探 光禿禿  足跡  煤炭  礦物  礦石  貝殼  腳印 

  學生練讀增強記憶。

  6、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分節朗讀。

  7、分組朗讀全文。

  8、學生說一說,讀過課文后,你知道課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初步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書寫

  1、復習生字朗讀情況。(學生拿出生字卡片讀一讀、再出示小黑板抽讀)

  2、指導書寫“叔 刨”、“礦  怪”“殼”。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四、布置作業

  習字冊書寫生字詞

  板書:

  17、石頭書

  一、石頭就像書

  二、書上的字和畫

  三、書里學問多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和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好對話。

  教學難點:抓住6組對話中的主要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字詞,聽寫  足跡煤炭  礦物  礦石  貝殼  腳印。

  2、引導回憶第一課時所學內容,進行交流。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一到五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一到五自然段。

  2. 引導學生抓住“趴”、“聚精會神”想象勘探隊員專心致志地研究石頭書上學問的神態。

  3. 引導學生辨別“好奇”、“奇怪”分別表示了什么?

  4. 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交流感受,有所感悟。

  (二)學習六到十一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要一邊讀一邊想想川川和磊磊提出了什么問題?讀懂了嗎?

  2. 學生讀后交流讀書收獲。

  3. 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雨痕、波痕、礦物”的投影圖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

  4. 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樹葉、貝殼、小魚”的投影圖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九自然段。

  5.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七或第九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二)學習十二到十四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讀這幾個自然段。

  2. 引導學生注意“用處可大了”、“……”、“石頭書里的學問可還真不少呢”這些句子和標點。

  3. 學生相互交流各自收集的有關資料。

  4. 教師推薦閱讀一些淺顯的科普讀物和相關網站來進一步說明“用處可大了”。

  5. 引導學生通過“刨根問底”、“高興”來體會他倆已經被這本博大精深的“石頭書”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們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也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三、總結全文

  1、總結談話。

  2 、朗讀全文。

  四、遷移練習

  1、讀讀下面的詞語。帶點的字還有另外的讀音,你能用另外的讀音再各組一個詞嗎?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

  好奇 地殼 藏著礦石

  2、學完課文后,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嗎?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

  “看懂了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五、布置課內外作業

  1、完成《補充習題》上的作業

  2、組織讀歷史故事、講歷史故事的活動。

  3、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

  板書:

  有字

  17、石頭書  有畫

  學問真不少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石頭書》這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朗讀深入感悟課文,了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初步的探究精神。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整個過程體現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這節課其實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分角色讀、表演讀、示范讀、小組合作讀等方式從正確流利達到有感情。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在讀中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初步的探究精神,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表達能力訓練,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課前思考:

  本課的教學,采用從題目設疑的方法展開教學,學生能從題目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能在文中找到部分內容的答案,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完成課外閱讀內容。

  本課的多音字比較多,在教學時也因重點知道學生讀好了。

  本課千萬不能上成科學課。

  教學反思

  本課部分生字學生很容易寫錯,“叔叔”、“怪”、“刨”,在課堂上就著重指導了。從學生作業批閱下來,還有少數幾個學生寫錯了,再通過再其他學生交流是如何記住的,寫錯的學生也能掌握了。

  本課多音字比較多,在初讀課文時,就著重讓學生注意了。所以初讀課文,學生能朗讀的比較流暢。

  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但是本課沒有用科學的術語來介紹地質的有關知識,這樣會覺得比較枯燥,而課文用川川、磊磊和一位叔叔的對話,頓時讓枯燥的文章生動起來。

  學生對課文中的川川和磊磊所提出的問題也充滿了好奇,有的學生甚至提出更多、更怪的問題,我也不能回答出來,只能讓學生課后自己上網查。

  恰逢學校有一塊石頭,午間學生拉著我去看,說是那里的石頭上也有畫和字。說明這篇課文的教學起到了效果,教會了學生平時要學會觀察,學會提問。

  提示語的安排的不同形式的學習,對三年級學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難的。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也遇到過不少不同的提示語的形式,但沒有引起重視過,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介紹,學生能很快回想起平時看到過的,并能舉例說說。

  在今后的教學中,更要逐步滲透不同的寫作方法,畢竟寫作平時的積累是特別重要的。

  課后反思

  《石頭書》這一課主要是以生動的對話介紹了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所以,在導入時,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很好地圍繞中心來提,比如:石頭書是什么呀?石頭書上究竟有什么呢?為什么叫石頭書呢?等等。暫且不管學生能否圍繞這些問題來開展學習,但在平時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是很重要的。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感受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圍繞“川川和磊磊在石頭書上刨到了哪些學問”來開展,一共提出了三方面學問:1、為什么叫“石頭書”?2、石頭書上有“字”和“畫”嗎?3、了解了石頭書上的內容后有什么用處呢?以此來分三部分學習課文。所以我覺得教師能給學生一條線索來學習,會對學生在課文的理解方面有很大幫助。

  課后反思:

  《石頭書》這一篇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學生了解石頭書里的秘密,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何讓孩子們認識石頭也是一本書呢?光從文中的對話是不能完全理解的。所以我上課是設計了“石頭書告訴我們……”這個環節,巧妙地突破了重點,化解了難點。

  讓石頭自己說出秘密所在,孩子們很感興趣的,因為在他們喜愛的動畫片中,很多花花草草等都會說話的。老師的示范很重要,學生也很認真的看,還情不自禁地學了起來。也打開了學生要說話的思維,達到了鋪墊的作用。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交流能力等語文綜合素質得到了訓練。

  孩子們深入了說出了石頭書中的奧秘,體現了他們對知識的充分掌握,他們不是沒有,不是沒有話說,他們需要我們老師來喚醒,需要激勵。

  課前思考:

  本文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都是對話,我初上三年級不是很會上,于是找到教學光盤,看了光盤上的老師是怎么上的。

  在聽了光盤上無錫某校華蓉蓉的一節閱讀課——《石頭書》,又有了一些感觸。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寓科學知識與人物對話中。對于這樣枯燥的說明文,華老師的這節課,由“刨根問底”引出文中川川和磊磊提出的問題,半節課時間就解決了。后半節課,讓學生找文中對話,選定一個角色進行表演。然后選學生登臺進行了表演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再找提示語的形式,教師進行了板書。課沒有就此結束,教師又創設了一段表演情景:一個星期天,川川和磊磊又在一起,表演了“吹泡泡”。然后,讓學生用上提示語的不同形式,把內容寫下來,真正做到了從文中學寫。原來,知識性課文教學也有如此講究。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用從題目設疑的方法展開教學,學生能從題目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石頭怎么能做書呢?石頭書有多重啊?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上有什么內容?石頭書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初讀課文,能在文中找到部分內容的答案,這種學習有助于學生今后完成課外閱讀內容。

  教學反思:

  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學習,一邊回答問題一邊學習,思路十分清楚。另外,在閱讀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例如: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請學生把帶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課文情趣盎然,寓科學知識于充滿童真的對話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兒童讀物,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對話朗讀,突破教學重點。

  上一頁  [1] [2] 

《石頭書》 篇3

  一、揭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課前,我們讀通了課文,自學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精讀感悟

  (一)過渡: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打開,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指名說,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2、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

  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板書:刨根問底)

  “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學習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是書”

  面對川川和磊磊的第一個問題,勘探員告訴他們:“我正在看書,石頭就是書。”嘿,奇怪了,石頭怎么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這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說,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像書”)

  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一層又一層的石頭,就像——書(板書:形似書)

  你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嗎?

  2、激趣:說石頭像書,僅僅是因為他們形似嗎?自由讀課文,看看你還能找出幾點理由。

  (1)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或用波浪線畫出相關語句。

  (2)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

  (3)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生:我知道石頭上有雨痕,波痕。(師:雨痕是什么?波痕是什么?)雨痕是雨點留下的腳印,波痕是波浪留下的足跡。

  多可愛啊,雨還有腳,波還有足呢,誰來可愛的讀一讀這句話,指名讀。再指名讀(你讀得更可愛了)孩子們,雨真的有腳嗎?波真的有足嗎?(沒有)勘探隊員叔叔用了擬人的方法向我們介紹,擬人就是把物比作人,今后在寫作時你們可以學以致用。瞧,這就是雨痕,波痕,那它們告訴我們什么呢?(生:雨痕說明這兒曾經下過大雨,波痕說明這兒曾經是大海)說的多好呀,很有根據的猜想,你(們)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還有什么?

  生:石頭上有許多的小不點兒,有紅的,黃的,黑的,透明的,閃光的……叫做礦物。

  師:我聽出了你很會讀書,你把小不點兒突出來了,讓我明白有些礦物是那么的細小。還有誰愿意來讀讀這一句,別的同學也聽聽,看看,你聽出了什么?(指名再讀)

  生:我聽出了它有很多顏色,有紅的、黃的、黑的,透明的,閃光的……

  師:省略號省略了什么?這么多顏色呀,可以用一個什么詞來形容呢?

  生:五顏六色、五彩繽紛、萬紫千紅……

  師:咱們班的同學平時詞語積累的還真不少呢!這些礦物不光有各種顏色,還有透明的,閃光的呢,這些字美嗎?(美)誰能來美美地讀一讀?

  ⑤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師:這字真特別呀!咱們要怎么讀才能讀得懂這些字呢?

  生:要仔細讀用心地讀用眼睛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等

  b、理解第九自然段。(9:00)

  ①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讀一讀這一段。

  ②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③叔叔在這兒發現了樹葉、小魚、貝殼的化石,我們來看看。(出示幻燈:小魚、樹葉、貝殼的化石)

  ④理解“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遺體或遺跡被埋藏在地層里,經長期的石化作用,變成了像“石頭”狀的東西。)

  化石就是畫,這可真有意思,它們告訴我們什么秘密呢?推想一下。(師此處引:雨痕告訴我們這里曾經下過大雨,那這些化石呢?)

  ⑤這些都是你們的推想,勘探隊員叔叔有什么想法呢,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推斷。默讀第11段。(學生認真默讀)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通過對照,你們發現自己的猜想對了嗎?(生:對了)太了不起了,這是你們用心思考的成果,掌聲送給自己。

  同學們,由密林變大海再變成高山需要要幾十萬年、幾百萬年、幾千萬年乃至上億年的時間呢,咱們可以從哪些詞看出來?(生:很久很久以前、又過了很多很多年、慢慢等)

  該怎么讀這些詞?指名兩位學生讀。(讀得好,聽出來時間過得很長很長)

  讀得多好呀,這些變化的過程是多么漫長呀!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我們已經無法看見,但石頭卻忠實地進行了記錄,科學家們就是通過看這些石頭書上的畫推測道以前曾經發生的事。覺得神奇嗎?來,拿起書,我們再來回味石頭書中那美麗的畫吧!(師生共讀)

  小結: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記,里面有很多奧秘還等待你們去探索。

  13段

  書上有字有畫,石頭上也有字和畫,那石頭是不是更像書了?(像)看懂了這些字和畫有什么用呢?

  交流:這里的省略號告訴我們——

  總結:石頭就像書一樣,不僅因為外形相似,更因為它有字、有畫,而這字畫就像我們的課本一樣,給我們——!(板書:有知識)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三、總結提升

  1、今天我們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問底,知道這些石頭不僅形似書,上面有字、有畫,而且還能告訴我們很多知識!這樣看來,這石頭呀,不止是像書,它根本就是——書呀(師生齊說,師把板書上的問號擦掉,“像”字劃掉)怪不得叔叔把石頭稱為石頭書呢!

  2、一塊看似普普通通的石頭,竟然有這么多學問,看來大自然中,生活中許多看似普通的東西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樂于探究也能學到許多知識,真可以說“處處皆學問”。

  我們要用心的讀生活這本大書,(板書:用心讀書)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要刨根問底)

  作業設計

  老師這里有兩個問題想讓大家在課后繼續刨根問底:

  1、是不是只有石頭才是書?

  2、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像石頭一樣奇妙的書?

  板書設計:

  17、石頭書

  形似書

  刨根問底有字、畫用心讀書

  有知識

《石頭書》 篇4

  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小學孫麗萍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

  3、認識石頭書,初步知道為什么叫石頭書。

  4、學習川川和磊磊對周圍感興趣的事刨根問底,樂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揭題,導入新課

  1、 大家喜歡看書嗎?為什么?

  平時喜歡看什么樣的書?

  板書:有字

  有畫

  知識

  2、今天呀,老和大家一同來讀一本非常奇特的書——“石頭書”。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大家看了這個題目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這本書在哪里?這本書為什么叫“石頭書”?這本書上有什么字?這本書上有什么畫?這本書上有哪些知識?)

  2、 同學們對這個題目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

  板書:好奇

  我們三(2)班的小朋友都是好奇、好學的孩子。大家的“好奇”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石頭可以成為書嗎?二是這本書上有些什么樣的字、畫,有什么用途?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心情讀這本石頭書?

  3、 好!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去讀這本奇怪的書。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得正確、流暢,。大家愿意試一試嗎?

  (這里采用以問設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釋疑,深入研究,這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質疑、探究能力很有好處。)

  5、檢查自讀情況

  ① 通過課件出示詞語:川川磊磊叔叔 地殼貝殼

  勘探礦物煤炭 腳印足跡

  學生自讀。指名朗讀后評價:讀得很好。“叔叔”的第二個字要讀輕聲。地殼的“殼”有兩個讀音,地殼的殼讀qiao,地殼就是地球堅硬的殼;現在請大家一起朗讀詞語。

  (詞語分四類出示,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區分多音字和近義詞

  ② 課文插圖上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誰?叔叔是干什么的?

  (是勘探員叔叔)

  師介紹:勘探員叔叔的任務就是發現地殼中的礦物和煤炭。發現地殼中的礦物的過程就叫“勘探”。

  ③ 磊磊和川川向勘探員叔叔問了許多問題,勘探員叔叔也回答了不少問題。剛才大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本書為什么叫“石頭書”?也就是“石頭”與“書”有什么關系?現在請大家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一下,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

  三、精讀課文,解決問題。

  1、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有哪些字呢?讓我們在帶著這些來讀6——7自然段,也許你們自己能解決這些問題。

  ①自讀后交流

  卡片出示:石頭書上有 ,有 ,還有,

  這些都是石頭書上 的字。

  ②誰愿意代表勘探隊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那些小朋友愿意和老師合作一起來讀一讀?

  ③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 是石頭上的字。”)學生自讀,你讀懂了什么?

  [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生] 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師]指著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么?

  [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么?

  [生]叫礦物。

  ④相機板書:雨痕、波痕、礦物(師簡要介紹雨痕、波痕、礦物的有關知識)

  ⑤課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照片,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學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姿態各異。)

  ⑥石頭書上真的有字,不僅形態各異,而且五彩斑斕,多姿多彩。誰愿意代表勘探員叔叔把這段話有表情地讀一下?愿意讀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把這段話讀一下。

  2、石頭書上真的有畫嗎?有哪些畫呢?自讀(8——9自然段)

  ①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

  ②出示課件:小魚、貝殼等化片,簡單介紹一下化石。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各種不同的化石標本,師生一起逐一辨認:恐龍,蘭草,魚,蜘蛛,荷花,海星,小海螺,海蝦,等等。)看到這么多的畫,能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它們呢?

  (學生紛紛回答: 驚訝!太美了!太神奇了!千姿百態。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③這些畫真是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這些有畫的石頭有一個名稱,叫——?

  (生齊:化——石)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恰到好處,不僅突出了重點,節省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了詞匯)

  ④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勘探員叔叔的第二段話:叔叔說:“有,這是樹葉,這是貝殼,那塊石頭上還有一條小魚。這些都是化石。”請喜歡這一段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這一段話。(一部分同學站起來讀。再指名個別讀,齊讀。)

  3、通過讀書,我們知道了石頭書上真的有字有畫,它告訴我們些什么呢?

  請你猜一猜:(課件) 石頭書上有小魚,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樹葉,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貝殼,這里以前可能是。

  石頭書上有( ),這里以前可能是。

  (猜一猜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帶著問題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得、解決課問中的知識要點和難點。)

  4、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三段話:“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慢慢上升,這里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

  ①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學生一起朗讀。)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告訴了我們地殼竟是如此的變動,告訴了我們許多地殼變動的知識。讀到這里,你們對這本石頭書有什么新的認識?

  (石頭書里的知識很多很多。一塊小小的石塊里,居然蘊藏著這么多的知識!)

  ②說得太好了!勘探隊員們從金光閃閃的礦物中,可以發現其中蘊藏著金礦;從色彩斑斕的各種礦物中,可以推斷這里蘊藏著何種珍貴的礦藏。

  6、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四段話:“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哪座山下埋著煤炭,哪塊地下藏著礦石……”

  ①大家一起把勘探員叔叔說的這一段話讀一下。石頭書里蘊藏著豐富的知識,知識就是財富。我國有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叫李四光,他通過研究 “石頭書”,為我國發現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大量的石油資源,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②板書:財富

  (即時地介紹李四光研究地質的事例,從中體會石頭書的用途,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抓住機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總結課文

  1、石頭書跟我們用的書一樣,有字,有畫,有知識,這是一本神奇的書。只是讀這本書需要許多特殊的知識和技術。除此以外,大家想一想,還有沒有什么疑問?

  [生]石頭書在哪里呢?

  [師]大家說,石頭書在哪里呢——?

  [生齊]在——山——上。

  [師]對,在山上,也可能在地下,在海里。還有什么問題嗎?(過了一會兒,學生紛紛舉手。)

  [師]大家的腦袋里可能還有各種各樣的許多問題,充滿著好奇,非要把問題弄清楚。課文上有一個詞,叫——?

  [生齊]刨——根——問——底

  板書:刨根問底

  [師]問一個問題是遠遠不夠的,要一直問到把問題弄清楚。大家把這個詞一起讀一下。

  [師] “刨”是什么偏旁?

  [生]側刀旁。

  2、對,刨就是挖掘。刨根問底是指遇到不懂或有趣。的問題一直追問到底,直到徹底弄明白為止。

  這是科學探究精神的體現。

  (這里設計的一段刨根問底的追問,讓學生理解了“刨根問底”的意思,依托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這真是這堂課確定的教學重點之一。)

  3、今天我們學了《石頭書》引發了大家的好奇心熱愛科學的興趣,引發了大家許許多多的問題,、怎么辦?可以同學之間相互探討,可以向各種各樣的人請教,也可以查閱各種各樣的資料,到網上去查閱各種各樣的知識和信息。 希望大家繼續探究這本永遠讀不完的“石頭書”。

  附:教師板書設計:

  石頭書 好奇

  有字

  有畫

  有用 刨根問底

  (財富)

  教學后記:

  心理學認為,兒童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和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和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境和適當的方法。的確如此,對于小學生而言,嘗試既需要勇氣,又可以激發學生樂于實踐、勇于實踐的熱情。在教學時,我一方面潛意識地引領學生讀書,提出了明確的讀書要求,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力求感知文本。

  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參閱讀實踐,引導他們從讀中質疑,讀中釋疑。既為學生創造了閱讀實踐的環和空間,又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訓練了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如此,師生共同讀、共同討論、共同進步,形成了真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

  我在組織學生研讀文本時,沒有支離破碎的,分析有的只是送給孩子一聲肯定,帶給孩子一片掌聲,獻給孩子一張笑臉。讓所有的孩子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和知識。基于此,學生的思路寬了,思維活了,這樣想象翅膀也就插了起來,新鮮、奇妙的語言也就流淌出來了。

《石頭書》 篇5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激發興趣。

  ⒈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與書有關,題目是:22 石頭書

  ⒉看了課文題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讀指導:

  ⒈自學生字詞。

  ⑴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不了解的詞語。

  ⑵會讀會寫生字詞。

  ⑶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勘探奇怪聚精會神足跡礦物地殼刨根問底

  ⒉學生自讀課文。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出示詞語,讓學生逐個讀,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⑵指名解釋詞語:

  ⑶齊讀生字詞。

  ⑷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學生書寫"勘"、"探"、"叔"、"礦"、"刨"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

  ⒊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⒌弄清脈絡,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精讀課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課文,思考:川川和磊磊這件事的過程中是在不斷變化,清在穩重畫出有關的詞語。

  ⒉朗讀第1、2自然段。

  ⒊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⒋過渡:勘探隊員的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們,勘探隊員到底在干什么?下節課學習。

  四、作業 :

  1 練寫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⒈朗讀課文3、4自然段。

  過渡:第1、2 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后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

  指導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⒉朗讀學習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⑴川川和磊磊聽了勘探叔叔的話,為什么"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頭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畫指的是什么?

  ⑶讀第12自然段,聯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么來判斷這里曾經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么?這本書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據什么來推斷的?

  ⒊朗讀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么高興?為么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這里的"讀"字應怎樣理解?

  ⒋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

  ⒈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⒉教師小結:今天我們隨著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有關石頭里蘊藏了這么多知識。在大自然種,還有許多類似的"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我們去探究,去研究。我們現在應努力學習,長大了去揭示哪些奧秘。

  三、作業 :

  練習朗讀課文。

《石頭書》 篇6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石頭書》這篇課文,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探索石頭這本書的奧秘。

  二、學習(1—5)自然段

  1、自由練讀,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比較: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讀讀句子,意思一樣嗎?再讀句子,體會有什么不同?

  3、指導朗讀。

  三、學習(6—11)自然段

  1、過渡:這石頭既然是書,那書里肯定有字和畫。你能從勘探隊員回答川川和磊磊的問題中找到石頭書上的字和畫嗎?

  默讀(6—11)自然段,當你找到答案時,可以在這個內容上加個記號。

  2、你們從哪兒找到石頭書上的字?

  根據回答出示第7自然段。

  多媒體展示礦石

  朗讀指導:從你的讀中老師聽出你已看懂石頭書上的字。

  3、怎么看懂畫呢?

  出示第9自然段

  你知道化石嗎?一起來看看化石。多媒體展示化石圖片

  師讀:“化石?化石能說明什么?”我這么讀懂嗎?川川、磊磊這么問懂嗎?

  生:不懂。

  學生練讀。

  師:誰能告訴大家?

  出示第11自然段

  師:用心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多媒體展示地殼運動的變化。

  師:書能讓我們獲取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石頭多像書哇。再讀讀這一自然段,把下面這個練習做一下。

  填空:

  勘探隊員知道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因為石頭書上有(      )、(      )、(       );后來這里變成海洋,因為石頭書上有(       )、(       )、(        );過了很多很多年(                ),這里又變成高山。

  真了不起,你也可以成為小勘探隊員。

  分角色朗讀

  四、學習(12—14)小節

  1、過渡:雖然在叔叔的解釋下,川川和磊磊對石頭書上的字和畫有所了解,但覺得還不過癮,還在追問,非問到底不可,課文上用了一個詞語叫(生:刨根問底)。他們還想刨什么學問?

  2、出示13自然段

  (1)這里的省略號說明石頭書還能告訴我們很多的秘密,想想它還會告訴我們什么?

  (2)交流

  (3)指導朗讀

  3、同桌練讀

  4、剛才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那么多的學問呢!想看看其他的石頭書嗎?

  多媒體展示

  五、你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稱為書的?

  出示:(           )是(            )的書。

  六、你能介紹搜集到的關于化石、礦物的資料嗎?

  先在小組內交流,再指名交流。

  七、總結: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的,我們所學的只不過滄海一粟罷了,要想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就要多看課外書,到大自然中,看懂大自然這本無字的書。

《石頭書》 篇7

  一.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石頭書。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疑問?

  僅僅的三個字就讓你腦子中閃現了那么多問題,真好,像大家這樣想很快的找到答案,一直要把問題都弄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是——板書:刨根問底

  那么“石頭書”中到底有哪些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到課文中“刨根問底”,比一比誰從“石頭書”中“刨”到的知識最多。

  二.初讀

  昨天老師布置了大家回去預習,相信這些生字詞一定難不倒你,誰來試一試?

  足跡  地殼  奇怪  煤炭

  腳印  貝殼  好奇  勘探隊員

  從這些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刨”出些什么來呢?

  你們太厲害了,簡單的幾個詞語就被你們刨出這么多知識來,相信在課文中你們能挖掘更多的秘密!誰愿意來讀讀課文?

  看來你們預習得非常認真!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于是川川好奇地問他在看什么?誰知叔叔卻說他在讀書呢!(板書:讀書)

  這是怎么回事啊?他讀的是什么書呢?為什么說石頭就是書呢?

  請大家自己讀一讀課文5-13自然段,找一找答案。讀課文之前,我想問問我們可以怎么讀呢?(比如讀的時候拿起筆來,批批劃劃,可以參考課后的習題讀書,遇到不懂的看看書上的插圖,也可以查字典等等,在你感到猜對了或讀懂了的地方標上“!”,在有問題的地方標上“?”。)

  三.精讀

  1、“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這是從石頭的外形來看,很像書,僅僅是外形像書嗎?

  “有文字”“有畫”“有知識”(為什么石頭就是書?怎么讀石頭書呢?)

  2、石頭書上有字

  雨痕、波痕、礦物(雨痕就是指雨點留下的腳印;波痕就是指波浪留下的足跡;礦物就是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那我們怎么才能讀懂石頭書上的字呢?出示:雨痕圖,大家看,這是從石頭書中找到的字,你看懂了什么?(這是雨痕,我看到有許多雨點的痕跡)于是你又想到?(這里經常下雨。)你不但很會觀察,也很有想象力。這就是讀石頭書最好的方法。再出示:波痕圖,誰來為大家讀讀這塊石頭上的字?(這是波痕,我看到波浪留下的痕跡,由此,我想到這里原來可能是一片海洋)同學們越來越會讀石頭書了。再讓我們欣賞一下石頭書上另一些美麗的字吧——出示礦物圖,這些晶瑩透亮的礦物都含有豐富的成分,不同的顏色礦物就表明它含有不同的成分,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課后再去研究研究。

  3、石頭書上有畫

  要讀懂一本書,我們不但要研究它的文字,還要觀察書中的圖畫,那石頭書上有畫嗎?

  讀第9段,出示:樹葉、貝殼、小魚化石圖,那么我們又該怎樣去讀石頭書上的畫呢?(聚精會神地觀察,刨根問底地探索)

  4、借助石頭書上的字和畫,我們就可以讀懂石頭書上豐富的知識了,它告訴我們——引讀第11段。再回顧一下我們讀懂石頭書的過程吧,(這里的密林是怎么讀出來的?借助雨痕和樹葉化石讀出來的。)(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又是怎么讀出來的呢?通過波痕和貝殼化石小魚化石發現的)

  讀懂了石頭書,用處可大了。這本書會告訴我們,引讀第13段。僅僅只能知道哪里有煤炭和礦石嗎?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都藏在省略號中了,難怪川川和磊磊會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不少呢。”

  四、拓展總結。

  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通過刨根問底讀懂這些石頭書,我們通過認真讀課文并對石頭書上的字和畫進行觀察和想象,也讀懂了這些石頭書。其實大自然中又何止石頭是書,還有許許多多的事物也是書。出示圖,口頭填空。

  大自然中處處都是學問,只要我們學會(聚精會神地觀察,刨根問底地探索)就一定能讀懂大自然這部神奇的書。

  五、寫生字

  1、觀察字形:煤炭

  2、分析字形特點

  3、范寫

  4、練寫

《石頭書》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從書中我們能吸取到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跟書有關,板書課題:石頭書

  2、齊讀課題,說說你看了課題,有什么問題想問?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奇怪 聚精會神 足跡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勘探 叔叔 奇怪 一冊 足跡 礦物 刨根問底 煤炭

  易讀錯的詞:地殼 好奇 不禁

  (2)指名逐個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

  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讀準字音。

  (3)指名說說對課文中一些詞語的理解。

  (4)再次練讀生字詞。

  (5)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引導學生寫好“勘”“探”“叔”“礦”“刨”。

  3、各自輕聲讀課文。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并正音。

  5、理清文章條理。出示思考題:

  根據下面的意思,對照課文想一想,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說了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發現一位勘探隊員趴在石頭上看著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隊員叔叔的介紹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頭書”的含義,了解了有關化石的知識。

  (3)川川和磊磊很高興,也想讀這本書。

  三、再讀課文,在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好記號。

  四、交流質疑的內容。

  能通過初讀課文理解的,可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實在有困難的留到下節課再解決。

  五、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練習朗讀課文。

  17、石頭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邊默讀,邊思考問題,同時在書中做好記號的讀書方法。

  3、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指著講桌上的一堆石頭)

  (1)同學們,你們看,這些是什么?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二、過渡: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看看哪位同學能到刨根問底。

  三、質疑激趣

  (1)師:出示: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指名讀這句話。

  (3)師: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估計學生會問:石頭怎樣能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樣讀這本“石頭書”呢?

  4、精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第五自然段的內容,從而理解課文中所講的“石頭書“是指”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書。

  可設計問題:為什么石頭像書?我們平時看到的書是什么樣子的?

  師:是呀,這光禿禿的石頭,我左看,右瞧,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

  5、過渡:這個問題,你能不能幫助老師解答?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每一自然段前作一個記號。(生默讀課文,作記號。)

  指名回答問題。

  6、理解第五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2)指導朗讀。

  (3)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7、理解第七自然段。

  (1)讓學生“毛遂自薦“讀第七自然段,思考:書上有字,石頭上有字嗎?

  (2)大聲讀第七自然段,思考問題。

  (3)生回答:(雨痕、波痕……)

  (4)練習說話。

  你們能學習第五自然段那樣說幾句話嗎?(中間用“像“把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過渡:石頭上也有“字“嗎呀!那石頭上有畫嗎?

  8 、學習第九自然段。

  (1)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第九自然段,同時思考: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

  (2)指名回答:(樹葉、貝殼、小魚……)

  引導:這些都叫什么?(化石)你們看——

  出示:書中插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

  9、學習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師:讀了書后我們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

  (3)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思考。

  (4)生回答。

  (5)課件演示地殼形成的過程。

  (6)練習說話: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告訴我們( )。

  10、學生總結,練習說話。

  (1)師:剛才同學們分層次交流了石頭哪兒像書,你能不能連起來說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2)指名說說。

  (3)現在,我們都了解了石頭里的學問了,怪不得叔叔叫它“石頭書“呢!

  (4)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妙,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你們還了解哪些關于石頭的知識。知識的海洋是無邊無際的,我們所學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就要多讀課外書,到大自然中,看懂大自然這本“無字的書“。

《石頭書》 篇9

  教學內容: 《17、》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 我的十分鐘,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 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準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勘探有關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 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 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鐘

  師:“什么”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 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么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么讀這本“石頭書”呢?

  2 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后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么理解?

  (讀:鉆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 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1)、填空:

  (1)石頭就是書,不僅因為它         的,就像                  ,而且因為石頭書上也有字和畫。“字”指        、        和        ,“畫”指                   。(2)“它能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中“它”指             。從                  ,我知道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從                    ,我知道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

  2)、課外閱讀:《奇怪的大石頭》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 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個歇后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板書設計

  石頭→書

  一層一層                      一頁一頁

  雨痕、波痕……                    字

  樹葉、貝殼、小魚……              畫

  告訴……                      獲得知識

  智慧瞬間

  拓展閱讀

  化石小資料:

  簡單地說,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時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殆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從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動物、植物的樣子,從而可以推斷出古代動物、植物的生活情況和生活環境,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歷的變化,可以看到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頭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小時候,他喜歡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塊大石頭的后面。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聽到小伙伴的腳步聲,他就悄悄圍著大石頭躲閃。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伙伴圍著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時間長了,他對這塊大石頭發生了興趣:這么大的一塊石頭,是從哪兒來的呢?

  李四光跑去問老師,老師想了想,說:“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我小的時候它就在那兒了。

  “是誰把它放在哪兒的呢?”

  “聽說天上常常掉下來隕石,也許它就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吧!”

  “這么重的大石頭從天上掉下來,力量一定非常大。它應該把草地砸一個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為什么沒臥進土里去呢?”

  “這我可說不上來了。”

  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楚。

  這塊突兀的大石頭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沒有一塊石頭呢?這個問題李四光想了許多年。直到他長大以后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來,李四光回到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他終于弄明白了,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經過進一步的考察,他發現在長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動的遺跡。他的這一研究成果,震驚了全世界。

《石頭書》 篇10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預習設計:

  自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借助身邊的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

  學習流程:

  一、導入新課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書,回憶一下,你都讀過哪些書?生:

  師: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讀書的作用?生:(豐富知識)

  師:老師要告訴大家:讀書只是學習知識的途徑之一,你知道嗎,大自然也是一本書,只要我們善于探索觀察,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老師給大家帶了幾張圖片,這是什么?生:(石頭)

  師:你可別小看了這些石頭,他們隱藏著無窮的奧秘。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板書:石頭書)

  師:當你看到石頭書三個字時,你想到了什么?生:??

  師:同學們根據課題,腦海中出現了這么多的問題,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對嗎?

  生:對。

  師:問個明白,探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那么就讓我們輕輕找開書,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詞語、句子大闖關

  A組:川川磊磊叔叔(這是課文中的三位人物)

  B組:地殼好奇藏著(讀了這幾個詞語,你有什么想要告訴大家的呢?)(多音字組詞:貝殼好處西藏等)

  C組:雨痕波痕礦物(這是石頭上的字,)(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文中這樣介紹他們,指名讀)

  出示句子:雨點留下的腳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跡是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評價朗讀)

  D組:樹葉貝殼小魚(先讓學生說:文中指什么,還是我們生活中的樹葉和貝殼嗎?這些是石頭上的畫,是動物、植物保存在地層中的遺體、遺跡,他們是地球的日記。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山。(評價朗讀)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文中的詞語、句子大家讀的很好,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讀流利,不唱讀,不復讀,不讀破句。

  2)讀后思考:用劃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問了幾個問題,并用①②等標上次序;用﹏劃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討〉

  組長組織組內成員討論交流自讀課文的收獲。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機出示:

  在看什么?書哪里有書?石頭就是書。書上有字嗎?雨痕、波痕、礦物

  書上有畫嗎?樹葉、貝殼、小魚化石說明什么?以前后來又過了(地殼變化)

  看懂石頭書有什么作用?煤炭礦石

  2)、刨根問底:川川和磊磊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真是不達目的不罷休,這用我們課文中的詞語來說就是什么?(刨根問底)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打破砂鍋問到底。

  3)、這六個問題,要是老師把第一、二個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個單獨在一起。你覺得課文要怎樣劃分段落嗎?(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總結課文學習生字

  課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下節課老師繼續和大家探索石頭中的奧秘。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生字。

  1、認讀識記。2、交流識記方法。3、重點指導4、學生練習書寫。

《石頭書》 篇11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資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和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揭題。

  2、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看著一塊大石頭,這位叔叔還說他在——(生:讀書)他讀的是什么書呀?(石頭書)為什么要讀這石頭書呢?請大家來讀讀這一句話。

  3、質疑。

  (1) 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2) 指名讀句子。

  (3) 質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生提問,師歸納)

  (4) 過渡: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只要認真地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1、解決“石頭能做成書嗎”。

  (1) 師: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課文第五自然段,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輕聲讀讀這一段,看誰能自身解決。(學生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2) 學生交流。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3) 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協助老師解答嗎?

  2、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說說自身選擇這個自然段的理由。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后同桌討論。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讓學生說說石頭書里究竟有哪些學問,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讀”是指探索、研究)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妙,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談話

  四、課外延伸

  你們見過哪些石頭?它們是什么樣的?

《石頭書》 篇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究底,樂于探究的態度。

  重點難點:

  讀好對話,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石頭、小黑板、掛圖、一堆石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指導書寫生字。

  一、我的十分鐘,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 師:書是我們常見的學習用品,(板書:書)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書的好處嗎?

  生交流匯報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從書中我們能汲取營養,獲取豐富的知識。”

  “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把書比作是燈塔,書是方向性的。”

  “讀書可以讓我們學到豐富的知識,可以讓我們開闊眼界,還可以使人進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師,說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學知識,長見識,增長才干。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共同來讀一本書。 (在“書”前板書:石頭)

  2.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學們,你們剛才提出的疑問,書上已有明確的答案,只要我們認真學習課文,就會弄明白的。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 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 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會讀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勘探 足跡 聚精會神

  礦物 地殼 刨根問底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足跡 礦物 一冊 腳印 叔叔 勘探隊員

  奇怪 礦石 煤炭 化石 貝殼 刨根問底

  (2)指名逐個讀,注意讀準平舌音:冊、足 翹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礦

  (3)找出正確的讀音。

  地殼(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貝殼(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寶藏(cáng zàng)

  (4)課文中有很多與地質勘探有關的詞語,通過課前查課外書,你知道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給大家介紹介紹。

  (5)齊讀生字詞。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讀,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成語)

  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些特別容易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選擇你認為比較難的字描一描,寫一寫。

  (7)試讀課文。

  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輕聲試讀課文。

  找出自己認為讀得好的段落展示給大家聽。

  三、自主練習

  1.出示多音字組詞

  殼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擴詞。

  怪 ( ) ( ) ( ) ( )

  礦 ( ) ( ) ( ) ( )

  跡 ( ) ( ) ( ) ( )

  3.讀句子,再用帶點詞語造句。

  (1)川川好奇地問:“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頭是一本很特別的書。

  特別——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理解課文,知道“石頭書”指的是什么?“書”里有什么學問,應該怎樣讀這本“書”。

  一、導入新課

  (1)(指著石頭)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

  (2)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這些石頭,你們還想不想繼續探索這些石頭的奧秘?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

  (3)檢查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

  過渡:課文中有這樣一個詞“刨根問底”,誰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學問就要有刨根問底的精神,這節課,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做到“刨根問底”。

  (4)我的十分鐘

  師:“什么”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兩次,意思一樣不一樣?

  生討論

  師總結:同樣的詞,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樣。

  想一想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課中“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個“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義。

  “如果我們光讀書,卻不用心思考,提不出問題,這可是個問題”

  “提不出問題”的“問題”是想回答的題目。

  “這可是個問題”的“問題”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師:例子舉得不錯,兩個“意思”“問題”的意思的確不一樣,通過剛才的討論,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詞語,用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一樣,我們要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二、質疑激趣,精讀課文。

  1.書上有這樣一句話。出示

  “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

  (1) 指名讀這句話。

  (2) 看到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根據學生回答相繼出示:石頭怎么做成書呢?

  “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呢?

  該怎么讀這本“石頭書”呢?

  2.這三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課文里,現在請你自己讀讀課文,讀完后再與同座同學交流交流。(給予充分的時間)

  3.全班交流。

  (1)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第幾小節?誰把這一小節讀一讀,再回答第一個問題。板書:石頭 像 書

  a聽同學們這樣說,老師倒有個問題了:石頭怎么能像書呢?你看我們平常用的書,語文書啦,思品書啦,它們都有什么特點?(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b 而這石頭光禿禿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你能幫老師解答嗎?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師教你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一邊默讀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用筆在這些自然段前做一個記號。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這一段讀一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石頭哪兒像書?(一頁一頁)

  指導朗讀這一段。

  練習說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說石頭像書?

  d 按以上步驟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們讀書能獲得知識,那石頭會告訴我們什么呢?

  a 自由讀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練習說話:(出示)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 )。后來,這里變成了( )。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 ),這里又變成了( )。石頭書會告訴我們( )···

  (3)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話后高興地說“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我們也要學會讀這本書。”這里的“讀”是我們平常讀書的讀嗎?那這個“讀”字該怎么理解?

  (讀:鉆研、探索)

  (3) 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理解練習

  3、小結: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閱讀了“石頭書”,了解了石頭里竟蘊含了這么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掌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秘。

  四、布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自主練習

  1、“刨根問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個歇后語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從石頭書中“刨”到了哪些學問?

  板書設計:

  石頭→書

  一層一層 一頁一頁

  雨痕、波痕…… 字

  樹葉、貝殼、小魚…… 畫

  告訴…… 獲得知識

《石頭書》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6

  純潔冰心 發表

  聽了光盤上無錫某校華蓉蓉的一節閱讀課——《石頭書》,又有了一些感觸。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寓科學知識與人物對話中。對于這樣枯燥的說明文,上課前還真沒有從教法上多斟酌,只是找了一些語言訓練點而已。順著文中的五問,依次解決。文中的一個反問句,也讓學生進行了改寫。另外,文中描寫對話,四種形式都出現了,我倒也重點引導學生看過,就是沒有讓學生訓練。華老師的這節課,由“刨根問底”引出文中川川和磊磊提出的問題,半節課時間就解決了。后半節課,讓學生找文中對話,選定一個角色進行表演。然后選學生登臺進行了表演和評價。在此基礎上,再找提示語的形式,教師進行了板書。課沒有就此結束,教師又創設了一段表演情景:一個星期天,川川和磊磊又在一起,表演了“吹泡泡”。然后,讓學生用上提示語的不同形式,把內容寫下來,真正做到了從文中學寫。原來,知識性課文教學也有如此講究。

  (搜索本課的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www.jcsycorp.com)

  本文轉載

《石頭書》 篇14

  張家港市乘航小學 朱世蓉

  教學理念:《石頭書》一課是科普小品文,教學重點是以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讀好人物對話,感悟課文內容.難點是感受巖石這本大書的神奇趣味,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養利用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還這堂課并不容易,我在經過多次研究教材后,課文中"刨根問底"這個詞語引起了我的關注.從詞語上來看,它是一個本文要重點理解的詞語,"刨"還是本課的生字;從文章內容來看,它是對文章多次對話內容的一個巧妙總結;從寫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教學設計的總體考慮來看,它可以作為一個突破點,解決《石頭書》當中的問題.所以我由中心詞"刨根問底"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深入感悟課文,了解"巖石"這本大書中的自然科學知識,使學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視野,自覺的探索大自然,開發初步的探究精神.

  教學目標:1,精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教學過程:

  揭題,質疑

  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們好不好奇呀 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 那么讓我們帶著好奇心跟隨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新授

  (一)過度: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問題,請大家把書本大,快速瀏覽一下課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問了幾個問題

  1,學生自瀆課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

  2,指名說,老師相機出示問題.

  3,理解"刨根問底"的意思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一直要到把問題都弄明白為止,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顯示:刨根問底)

  "刨"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然后說說這個詞的意思.("刨"字的本義是用工具挖掘,"刨根問底"的意思是將事情的經過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讀課文

  那川川和磊磊從石頭上刨到了哪些學問

  (石頭是書,石頭上有字,有畫……)

  解決"石頭是書"

  師:嘿,奇怪了,石頭怎么會是書呢

  生回答,師相機出事句子: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

  (這是個反問句,其實就是什么意思呢 )

  指名說,相機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本書."

  師聽后邊說邊板書:哦,原來,這篇課文講的是石頭像書,而不是用石頭做成的書.(把課題改成"石頭 書")

  2,激趣:可是這石頭怎么能像書呢 你們看我們平時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等等,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生回答,師板書:一頁一頁,字,畫,獲得知識)

  (師拿起一塊石頭)可是這石頭光禿禿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兒像書呀!這個問題你們能幫助老師解答嗎

  3,解決"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

  (1) 教給學生讀書方法.

  該怎么找答案呢 老師教你們一種讀書方法,拿出筆來,一邊輕聲讀課文,一邊想課文中哪些自然段寫了石頭像書,找到了就在這個自然段前作一個"☆"的記號.然后完成表格.

  (2) 學生自讀課文,作上記號完成表格

  石頭的外形像書

  石頭的內容像書

  石頭的價值像書

  (3) 交流.(應該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學生說到哪個自然段就學習哪個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 請交流的同學讀讀這一段,并讓他說說石頭哪兒像書.(師板書:一層一層)

  ② 句子訓練.

  出示句子: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請學生把這句問號的句子改成句號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說說哪句好,為什么,最后指導朗讀.

  ③ 說話訓練.

  請學生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 請學生說說選擇這一段的理由.

  ② 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找找這石頭書上有哪些字,并把它們圈出來.

  ③ 再交流.學生回答,老師板書:雨痕,波痕,礦物…….

  理解"雨痕,波痕,礦物",并想象省略號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賞礦物(演示課件).

  ④ 說話訓練.還是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⑤ 師生對讀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 請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學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② 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師板書:樹葉,貝殼,小魚……)

  ③ 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等埋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演示課件,欣賞化石.

  ④ 練習說話.用上"因為……所以……"再說說石頭為什么像書.

  ⑤ 分男女生朗讀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 學生自由朗讀這兩段,并想想石頭書能告訴我們什么,用直線劃出來.

  ② 交流,板書:告訴我們……

  ③ 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訴我們:這里曾是__________,后來變成了__________,又過了很多很多年,地殼__________,這里又變成了__________.石頭書會告訴我們__________……

  ④ 探究.

  再讀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聯系上文,想想勘探隊員是根據什么來推斷這里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 師生對讀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 小結.

  再次出示句子:"石頭書里的學問還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經過刨根問底,明白了石頭書里的學問,那么同學們,川川和磊磊這樣刨根問底給你帶來了什么啟示或讓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要用心的讀書,這里的"讀"是指我們平時的讀書嗎 )

  ("讀"是指探索,研究)

  總結談話

  這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石頭的奧秘,知道石頭里原來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石頭書》 篇15

  一、導入新課

  老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書嗎?

  學生:喜歡。

  老師:都喜歡看什么樣的書啊?

  學生:像語文書一樣,印在紙上的,一頁一頁的書。

  老師:今天啊,老老師請大家見識一本非常奇特的書

  (出示石頭)

  學生:啊

  老師:其實這也是一種書,他也能教給我們許多知識,這就叫做“石頭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請同學們把手拿出來,跟老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注意“頭”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老師板書課題)

  老師:看了這個課題,你們想說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問呢?

  學生1:石頭怎么能做書呢?

  學生2:石頭書的作者是誰呢?

  學生3:石頭書上有些什么內容啊?

  學生4:石頭書有什么作用?

  二、初讀課文

  老師:同學們對課題提出了許多疑問,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懷有濃厚的興趣,這就叫“好奇”。那就讓我們一起帶著好奇心來讀讀這篇課文。

  (教老師出示自讀要求,學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課文。)

  老師:(出示詞語)大家先自己讀一下。(學學生自讀)誰能讀的請舉手。(指名讀)現在請大家一起來朗讀這些詞語。(齊讀)

  老師:誰能解決剛才同學針對課題提出的疑問?請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指名回答)

  三、學習學生字(略)

  四、學習課文

  老師:第1、2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看著什么,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么?學生:他們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老師:石頭像書嗎?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不像,那勘探員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塊光禿禿的石頭。怎么說是書呢?

  老師:可他為什么說自己在讀書?(引導學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考慮)

  學生:因為那上面有字和畫。

  老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

  [老師]石頭書上真的有字嗎?誰能告訴我是什么樣的字呢?

  [學生]石頭上的字,就是雨點留下的痕跡。

  [老師]還有嗎?

  [學生]還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小不點兒,叫礦石。

  [老師]看看他們說得對不對?(教老師通過課件在視幕上展示勘探員叔叔的第一段話:“有哇,你們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叫礦物。這些都是石頭上的字。”)請一位同學把這段話朗讀一下。(一位學學生朗讀。)

  [老師]聽了這位同學的朗讀,你知道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了嗎?

  [學生]是雨痕和波痕。

  [老師]誰能說得具體一點?

  [學生]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還有波浪留下的足跡,叫波痕。

  [老師]雨痕和波痕的形狀可能有什么不同?

  [學生]雨痕是一點一點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老師]石頭書上的字就這些嗎?

  [學生]還有那些小不點兒,黃的,黑的,紅的,閃光的,透明的。

  [老師](教老師指著視幕上的省略號問):這6個小點表示什么?

  [學生]表示還有很多很多。

  [老師]對的。這些小不點兒叫什么?

  [學生]叫礦物。

  [老師](教老師通過課件展示5幅不同礦物標本)這些礦物有不同的顏色,有的金光閃閃,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頭書上的這些字,你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它們?

  [學學生紛紛回答]千奇百怪。五顏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態。姿態各異。

《石頭書》 篇16

  (第一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勘探”、“地殼”、“刨根問底”等詞語的意思。

  教 學 過 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17、石頭書)。請齊讀課題什么書?(石——頭——書——)

  石頭書?!有這樣的書嗎?太奇怪了!你見過嗎?你對石頭書感興趣嗎?(感興趣)那好,咱們今天就研究石頭書。你想了解石頭書的什么?請告訴大家,咱們共同研究。(學生依題質疑,師相機板書:樣子?字?畫?作者?出版社?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語:看來同學們跟我一樣,對石頭書充滿了好奇。咱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揭開這些謎呢?(去讀課文)好!咱們來讀課文,蘇格蘭王子普魯斯進行了八次激烈的戰斗才把侵略軍趕出國門,我們多讀幾次課文,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

  1、 自由讀全文。要求:①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問老師問同學或查字典。②讀通讀順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③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生自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2、 檢查效果:

  ①認讀生字、詞語(先后出示四組字詞)

  a組:川 川川 磊 磊磊 叔 叔叔

  b組: 地殼 貝殼

  c組: 腳印 足跡

  d組:礦物 一冊書 奇怪 煤炭 趴下 光禿禿 勘探

  刨根問底

  ② 指名接讀課文,評價。

  ③說一說這篇課文大概內容是什么。

  三、 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 齊讀全文。要求:邊讀邊注意,你在文中找到了哪些問題的答案。讀完課文你就可以把你知道的答案說給大家聽,看誰最聰明?學生齊讀。

  2、交流找到的答案,解決一個個問題,適時指導片段朗讀

  樣子(1-5段):大石頭、光禿禿、一層一層。

  字 (6-7段): 雨痕、波痕、礦物……

  畫 (8-11段):樹葉、貝殼、小魚

  作用(12-14段):找到煤炭礦藏……

  作者:地球媽媽

  出版社:大自然

  四、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練習鋼筆描紅。

  仔細觀察課后生字表上的生字,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寫?書寫時應注意什么?重點指導寫“勘”、“叔”。

  六、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探(    )   礦(    )  刨(    )  煤(      )

  深(    )   擴(    )  炮(    )  謀(      )

  殼   ké  (      )  好   hào(     )

  qiào(      )       hǎo(     )

  2、熟讀課文。  

  17、石頭書(第二課時)

  教 學 目 標 備注

  1、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勘探隊員為什么把巖石稱為“石頭書”,體會石頭書的內容及其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教 學 過 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課題:“石頭書”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

  二、整體感知:

  1、師述: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聚精會神”什么意思?(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全神貫注、一心一意、目不轉睛)

  川川和磊磊感到非常好奇,向叔叔提了很多問題。

  2、快速朗讀課文,找找川川和磊磊問了幾個問題?

  3、(出示:6個問題)(只要讀引號里的對話內容)

  師:川川和磊磊提了這么多問題,目的就是要把一個問題弄明白,探個究竟,什么問題---“為什么叫石頭書?”找一找,書上有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示:刨根問底)指名讀讀,說說意思(刨根問底、打破沙鍋問到底)

  過渡:做學問都應該這樣,下面請大家也進入“石頭書”的世界去“刨”個明白,把你認為能找到“為什么叫石頭書”的自然段好好讀讀,或者做個記號。

  三、學習課文:

  第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五節

  交流(板書:一層一層)

  (從外形上看,書是一頁一頁、一冊一冊的,石頭是一層一層的,很像)

  2、“你們看,……厚厚的書嗎?”這是一句反問句。

  叔叔這樣說是想加強肯定的語氣,誰能讀好這句話?指導朗讀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石頭像書。

  4、齊讀第五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1、交流:書上有字,石頭上也有字(板書:字)

  2、指名讀第7自然段,評價讀書(來啊,是比較興奮的語氣)

  3、通過朗讀,你知道這石頭書上的字是什么:雨痕、波痕、礦物

  這里的省略號里讓你明白了什么?(礦石還有其他的顏色,說明石頭書上的字也是很多的)可以用那些詞來形容。(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彩斑斕、色色俱全)

  4、師生分角色讀6、7兩節

  第九自然段

  1、找到這一自然段的同學起立讀讀。

  2、說說理由:書上有畫,石頭書上也有畫(板書:畫)

  3、“樹葉、貝殼、小魚”都叫---化石

  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等埋藏在地下,經過很長時間變成的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你在哪看到過化石?

  欣賞化石

  4、分角色讀8、9兩節

  5、師引導質疑:看到了這些化石,同學們有問題要問嗎?

  師:我們有一個問題能解決:化石能說明什么呢?

  十一自然段

  1、指名當勘探員叔叔讀11節(讀好“很久很久”慢些)

  (1)顯示:______________化石說明___________。(根據石頭書上的雨痕和樹葉判斷出這里曾經是“一片密林”;根據石頭書上的波痕和貝殼、小魚判斷出后來這里變成“大海”,現在又變成高山。化石可以讓我們了解各個地質時期的特點。)

  (2)聯系7、9和11兩節先自己說一說,再同桌練說

  (3)交流:這里怎么能說明石頭是書?(它也能讓我們獲得知識。石頭能告訴我們地殼變化這一知識。)板書:獲得知識

  (4)齊讀11節

  十三自然段

  1、石頭書上還有什么學問?

  (1)“……”省略號說明什么?(石頭書上的知識十分豐富啊,比如我們都沒有見過恐龍,但恐龍骨骼和牙齒的化石是我們了解恐龍生活的主要線索。

  2、從叔叔的回答中川川和磊磊知道了很多,他們是多么高興呀!

  生齊讀14節

  四、總結:

  1、石頭書的外形是        ,看上去就像           。       、       、        是這本書上的字,       、       、      等化石是這本書上的畫,所以我們叫它“石頭書”。石頭就是書,石頭書里的學問可真多呀!而大自然更是一本百科全書。同學們更要學會讀這本身邊的無字的書。

  2、自己瀏覽各網站,把你刨到的關于石頭書的知識發在網上。

  五、布置作業

  1、  朗讀課文,體會寫對話時,提示語的安排形式。

  2、  寫一段話,學習用上提示語的兩種形式。

  3、  收集有關化石的資料。

  六、板書:

  17、石頭書

  外形   一層一層

  字   雨痕、波痕、礦物

  內容

  畫   樹葉、貝殼、小魚

  價值   獲得知識 

《石頭書》(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石頭書(兩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初步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3、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能在田字格中用鋼筆正確書寫。能正確認讀綠線中的5個生字,初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認識1個多音字。...

  • 石頭書(教學設計)

    無錫市東湖塘中心小學孫麗萍教學目標: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詞。3、認識石頭書,初步知道為什么叫石頭書。4、學習川川和磊磊對周圍感興趣的事刨根問底,樂于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

  • 石頭書

    一、揭題質疑1、談話。(出示課文插圖)師:課前,我們讀通了課文,自學了生字,還知道兩個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見一位叔叔正聚精會神的看著一塊大石頭,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老師也很好奇,一塊石頭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讓我們帶著...

  • 石頭書(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于探究,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 石頭書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能聯系上下文以及圖片資料理解課文的生字。3、抓住文中的6次對話,理解石頭書的含義,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身邊感興趣的事物。...

  • 17、石頭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 17《石頭書》

    【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 《石頭書》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之一徐市中心小學 張文華 教學目標:精讀課文。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頭書、石頭書里有哪些學問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塊小石頭。...

  • 石頭書教案(精選15篇)

    一、 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石頭書”這篇非常有趣的課文(顯示題圖) 22、石頭書 (齊讀課題) 二、 整體感知: 1、看圖(顯示),師述: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見一個勘探隊員正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

  • 《石頭書》第二課時教學案例(通用17篇)

    教材分析《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科學小品。通過川川和磊磊兩個孩子與勘探隊員的談話,介紹了許多有關巖石的知識,也表現了兩個孩子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強烈愿望。...

  • 《石頭書》第二課時(精選14篇)

    教學內容 17、石頭書 共幾課時 3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案范文(精選17篇)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通過學習,理解石頭書的含義,了解有關化石的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科學的熱情。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石頭書》教后記(精選17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34《石頭書》是一篇以對話形式組成的文章,它的語言生動風趣,特別適合分角色朗讀。所以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就主要采用多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來理解這篇課文。...

  • 聽《石頭書》的啟示(精選14篇)

    作者:佚名轉貼自:轉載點擊數:116純潔冰心 發表 聽了光盤上無錫某校華蓉蓉的一節閱讀課——《石頭書》,又有了一些感觸。本文是一篇說明文,寓科學知識與人物對話中。...

  • 《石頭書》第二教時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第二課時第五版塊檢查預習,體會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目標a2、c;18分鐘】1.檢查預習情況①指名讀第11小節出示:它告訴我們,在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還有許多昆蟲。后來,這里變成了大海。...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精品 | 免费观看呢日本天堂视频 |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址 | 91视频成人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红杏 | 农村人伦一区二区三区的重点内容 |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 91在线精品观看 |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 久久勉费视频 | 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 | 欧美日本高清在线不卡区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精品视频99 | 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 | 丰满日韩放荡少妇无码视频 |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 |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 |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 少妇寂寞找男按摩师性M | 一区二三区日韩精品 | 夜夜摸天天操 | 人妻无码中文幕无码国产精品视一 | av网站观看 | 国产高清片 | 夜夜摸日日操三级影院 |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 | www五月天com | 26uuu国产亚洲精品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78 | 男人添女人下身视频高清 | 岛国av在线免费看 | 欧美日韩xxxxx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大片精品永久免费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 成人免费淫片视频观 | 男女人xx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