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平行線的教學思考
二、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注意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有些教師對“主體與主導”的關系認識不足,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忽視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其實,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能否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關鍵還在于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畫平行線的內容,如果教師讓學生自學,固然可以,學生看圖并通過交流也能學會畫平行線的方法,但至于為什么要這樣畫,恐怕自學或交流都無濟于事。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應該體現在讓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上。所以,我們看到,教師在學生探索用直尺、三角板畫平行線的過程中,充分估計了學生可能產生的疑惑,讓學生主動提出“移”的方法。之后,提示學生重點解決怎樣移才不容易移歪的問題,并演示靠黑板邊“移”不會移歪,給學生以啟發,學生最終經歷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發現可以用一把直尺作為“依靠”。教師適度、及時的引導,使得學生有效地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理解了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當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畫平行線的技能,教師還與學生共同總結了畫平行線的一般步驟,這對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畫法還是必要的。
《畫平行線引發的反思》
鐵四局中學小學部 崔鳳英
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學生認識了平行線,并開始學習平行線的畫法(要知道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我首先是按照如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利用自己準備好的學具——直尺和三角尺在自練本上先畫,產生問題后,自學書本,探索中尋找步驟,最后模仿練習。結果效果卻不理想,絕大多數學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更有甚者在畫的時候拿著三角尺不知所措,胡亂旋轉,有的把自練本轉來轉去。于是在巡視當中我只好哪有困難就奔到哪里,手把手地教他們,反復讓學生記步驟、操練。但事實上學生對知識的“本質”把握上還是一知半解、模棱兩可。就這樣,讓我累得口干舌燥、費時費力的一節課結束了。
課后回想起學生們那迷茫、沒有絲毫喜悅表情的臉,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經過反復的反思,我猛然間發現了問題所在:問題的本質不是記住畫的步驟,而應讓學生明白兩把尺子各自的作用,這才是學生問題所在。為此我嘗試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在學生掌握平行線定義后,學生自認為自己會畫平行線了,我就順此讓他們嘗試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這樣畫:用直尺的一條邊與已知直線重合,然后沿的另一條邊畫一條與已知直線“平行”的線;或只用三角尺的一條邊與已知直線重合,然后“平移” 該三角尺并沿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畫另一條與之“平行”的線。這些學生得意洋洋很是欣賞自己的“作品”,絲毫沒有察覺有什么不妥,于是我指名一個成績較好的同學張天陽用三角尺黑板上板演,并要求他邊說邊畫,目的是讓其他同學在觀察中自己找準自己的問題所在。
張天陽:我用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已知直線重合。(他邊說邊演)
師:同學們說他畫的第一步做的怎樣?(學生:很好。┠敲春迷谀睦?(學生: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就是要以已知直線為依據的,所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