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第七冊數學教案第五單元:中括號
四、質疑中發展
師:算過三道題之后,小淘氣覺得中括號很好用,寫出了這樣一些算式,大家看——
師板書貼題
〔(36+24)÷15〕+18
320÷ 〔5×(26-18)〕
24× 〔19-(2×6)〕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算式在保證運算順序不變的前提下,哪些括號可以去掉?
(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舉手要回答。)
生1:第一個可以去掉中括號。
生2:第二個不能去掉。
生3:第三個可以去掉小括號,然后中括號改成小括號。
師:看來我們的數學表達也象歌里唱的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簡潔是數學永遠的追求!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齊:中括號!
師:又為什么要用中括號?
生齊:改變運算順序。
師:是不是有了中括號就行了呢?
生七嘴八舌:不是!還有大括號!
師:如果用了大括號還要再改變運算順序呢?
生不知怎么回答好了。有學生說“超大括號、大大括號”。
師:在數學上一般用到大括號就可以了。但是在計算機的程序里面并沒有這些中括號、大括號,都是一個一個的小括號,一個小括號不夠用外面再套一個小括號,不夠再套一個小括號!
(很多學生感到很神奇,不禁發出驚嘆聲。)
師:的確很有趣的!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再去查找數據。下課!
【教后反思】
課始,添數學符號使等式成立的題,“=18”進展得非常順,學生方法很多,小手如林,三四個學生說完不同的解法,還有不少學生舉手要說,我打住了。這一步不是為了發散思維,而是為了預熱。
再做“=81” 時,學生被難住了,三十多秒鐘沒人應答。當時我想:要不要教給孩子想的方法呢?猶豫了兩秒鐘:不要,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出中括號,不是要教給學生解決這類題的策略,服務于本課目標!要,不教思路的話,學生在此難住了,后面的好戲沒法唱。我果斷地“進”了:(手指著題目)“要等于81,九九八十一啊 ——”“騰、騰、騰”,一個個小手像雨后春筍似地往上冒,“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多美妙啊!是本來就蓄勢待發?還是我妙手回春?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真是享受!如果不是這樣立刻蹦出來,而是要再等上十幾秒鐘,抑或就是啟而不發,要你教師自說自話,那多尷尬啊!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生命的歷程,師生本是相依為命的。相得益彰當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師能促成這種理想境界的達成,那么教師當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樂的。
孩子們說真話、說實話,也讓我感動!在課中,統計正確率時,全班只有一個男生沒有舉手,我好奇地想知道他究竟是什么錯?“我看不見。”陶行知先生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從心底里感受到戴眼鏡的男孩子的可愛:不盲從,不媚師,不悅眾!
后來,我將寫有題目的卡片貼在計劃中的黑板左端。當回頭看到右邊的小眼鏡正在吃力地看題,我立即不顧板書的布局和美觀,將卡片移到右端,貼到本不該的位置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美和不美是相對的!
課堂上,師生不就在共同創造和欣賞著風景嗎?我們的人生不就都是為了創造和欣賞美麗的風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