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數學的美《旋轉與角》課堂教學案例分析
(根據前面判斷平角的經驗,這時基本上學生都認同這是一種角。學生說出名稱后,教師說明,這是周角。板書:周角)
師:它比平角怎樣?(大)它是怎樣形成的?
生1: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旋轉一周得到的。
師:周角有什么特征呢?
生2:它也有一個頂點。
生3:它的兩邊重合。
生4:它的兩邊是完全重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周角的特征)
(板書:有一個頂點,兩邊完全重合)
(2)學生用活動角旋轉形成周角。
同桌之間擺一擺,互相說說周角的特征。
(設計意圖:周角的認識是由教師演示得到的,所以這里安排了讓學生旋轉自己手中的活動角得到周角,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旋轉,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周角是怎樣形成的)
(3)畫周角。
師:下面我們來學習畫周角。
(教師板演畫周角,指出周角的記號,從角的一邊畫一個圓圈,回到起始的位置,標上箭頭符號,表示另一條邊旋轉一周形成。)
(學生畫周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的畫法。)
(設計意圖:平角和周角的畫法不是本課的難點,同時它們的畫法必須規范化,所以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教師先演示畫法,再讓學生畫,在學生畫的過程中教師細心檢查指導,發現學生都掌握的很好,這樣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4、小組互相擺一擺,說一說。
師:下面再請同桌兩人一小組,互相演示旋轉中形成的所有的角,并說說它們的特征,好嗎?
(學生小組活動時,教師更多地到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去了解他們操作的情況和說的情況,進行必要的指導)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旋轉活動角依次得到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使學生體會到在這里所有角的形成是通過旋轉得到的,并且把以前學習的角和新認識的角合起來復習了一遍,使學生對角的認識更加系統化。)
(三)鞏固練習,逐步提高。
1、看一看、說一說。
(1)教師用芭芘娃娃來演示芭蕾舞蹈演員“大跳”和“旋轉一周”的動作,引導學生欣賞舞蹈中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
(設計意圖:教師用可愛的芭芘娃娃展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了平角和周角的動態美)
(2)說說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師:你能舉例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平角和周角嗎?
生1:電風扇的開關在旋轉的過程中形成了平角。
師:怎樣形成的能具體點說嗎?
生1:比如說旋轉開關使它和原來的位置在同一條直線上時。
生2:電風扇的扇葉旋轉一周就形成了周角。
生3:我的直尺是折疊的,可以繞著中間這點旋轉(學生旋轉自己的直尺),就形成了一個平角。
……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畫一畫:
師:請同學們在點子圖上畫出學過的五種角,并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它們排一下隊。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學生。
(2)指名一學生板演角的排列順序。
(學生板書:周角>平角>鈍角>直角>銳角)
(設計意圖:在學生練習畫角的同時,還要求他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排列,這是提高了對他們的要求,因為逐步提高難度的聯系才能持續地激發學生挑戰的興趣,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3、操作活動:折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