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的認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1升的實際大小,并初步體會1/4升、1/2升和3/4升大約分別是多少。
2、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并逐步學會估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或者小)以及一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有幾升等,從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形成1升有多少的清晰表象。
教學難點:能較準確的估計容器里的容量大約有幾升。
教學資源:礦泉水空瓶、碗等各種容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1升大約有多少了,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自己動手來做一只量杯。
二、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打開書,照著書上的方法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量杯做的最精確。
2、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輔導。
3、交流:怎樣才能使你的量杯做的精確?(強調: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水不能倒在外面,否則量杯量起來就不準確了。)
4、讓學生用自己制作的量杯量出1升水,試一試1升水能倒滿幾個紙杯。
5、教師出示一只碗,讓學生估計碗里的水比1升多還是少,再量一量它大約有多少升。
6、讓學生估計一下自己帶來的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還是少,再量一量。
7、選擇幾個容器,讓全班同學估一估,再量一量。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1)讓學生用量杯裝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在哪里,然后根據剩下的空間估計出它們的容量。
(容器不一定要和書上完全一樣,可以讓學生隨意帶些容器,然后用這種方法來估計它們的容量。)
(2)集體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自己估計的容器給大家看一看,并讓全班同學來猜一猜,然后由該組學生公布結果。看誰估計的較準確。
2、想想做做2
(1)指導學生利用第1題獲得的直觀經驗來估計生活中常見的這幾種容器的容量。
(2)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3)拓展:教師出示一些容器的畫面,讓學生來估計,并對估計較準確的學生給予鼓勵。
3、想想做做3
(1)準備一只電子稱,讓學生看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方法,并選出比較合適的一種或幾中方法。
(2)以組為單位讓學生量出1升水,并稱出它的重量。
(3)集體交流操作結果。幫助學生建立1升水大約重1千克的概念。
四、應用質疑
1、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問題?2、回家后估計一下你家里的各種容器里容量,然后再想辦法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認識毫升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容量單位毫升并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知道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
2、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升與毫升的進率。
教學資源:量杯、滴管、各種容量不同的容器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單位升,能說說1升水大約有多少嗎?(指名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真實物體說一說)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容量單位——毫升。(板書:認識毫升)
二、新知探究
1、觀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種以毫升為單位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