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升的認識(精選4篇)

升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2-12-02

升的認識(精選4篇)

升的認識 篇1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1升的實際大小,并初步體會1/4升、1/2升和3/4升大約分別是多少。

  2、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并逐步學會估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或者小)以及一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有幾升等,從而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形成1升有多少的清晰表象。

  教學難點:能較準確的估計容器里的容量大約有幾升。

  教學資源:礦泉水空瓶、碗等各種容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談話: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1升大約有多少了,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自己動手來做一只量杯。

  二、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打開書,照著書上的方法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量杯做的最精確。

  2、學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輔導。

  3、交流:怎樣才能使你的量杯做的精確?(強調:操作過程中要注意水不能倒在外面,否則量杯量起來就不準確了。)

  4、讓學生用自己制作的量杯量出1升水,試一試1升水能倒滿幾個紙杯。

  5、教師出示一只碗,讓學生估計碗里的水比1升多還是少,再量一量它大約有多少升。

  6、讓學生估計一下自己帶來的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還是少,再量一量。

  7、選擇幾個容器,讓全班同學估一估,再量一量。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1

  (1)讓學生用量杯裝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在哪里,然后根據剩下的空間估計出它們的容量。

  (容器不一定要和書上完全一樣,可以讓學生隨意帶些容器,然后用這種方法來估計它們的容量。)

  (2)集體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自己估計的容器給大家看一看,并讓全班同學來猜一猜,然后由該組學生公布結果。看誰估計的較準確。

  2、想想做做2

  (1)指導學生利用第1題獲得的直觀經驗來估計生活中常見的這幾種容器的容量。

  (2)集體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3)拓展:教師出示一些容器的畫面,讓學生來估計,并對估計較準確的學生給予鼓勵。

  3、想想做做3

  (1)準備一只電子稱,讓學生看書討論,然后集體交流方法,并選出比較合適的一種或幾中方法。

  (2)以組為單位讓學生量出1升水,并稱出它的重量。

  (3)集體交流操作結果。幫助學生建立1升水大約重1千克的概念。

  四、應用質疑

  1、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問題?2、回家后估計一下你家里的各種容器里容量,然后再想辦法驗證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認識毫升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容量單位毫升并初步形成1毫升的表象,知道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聯系實際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1、使學生形成1毫升的表象。

  2、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自主發現升與毫升的進率。

  教學資源:量杯、滴管、各種容量不同的容器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談話: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容量單位升,能說說1升水大約有多少嗎?(指名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真實物體說一說)

  2、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要認識一個新的容量單位——毫升。(板書:認識毫升)

  二、新知探究

  1、觀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仔細觀察各種以毫升為單位的容器。

  2、討論:這些容器里的容量是以什么作單位的?

  3、交流:讓學生說說觀察后發現了什么,知道毫升是什么嗎,你對毫升了解多少?(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一下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了多少。)

  4、說明: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說明毫升是在計量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可以用“ml”表示。

  三、活動嘗試

  1、讓學生動手在量筒里倒入1毫升水,并仔細觀察,初步感知1毫升水有多少。

  2、先讓學生將量筒里的水倒出,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并數數大約有幾滴,然后說說對1毫升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毫升是個很小的容量單位,通常計量比較少的液體時可以用毫升作單位。)

  3、認識量杯上的刻度。讓學生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說出每個量杯里各有多少毫升水。(出示例題的彩圖,讓學生自由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4、探索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找著書上的要求操作,先把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再思考1升等于多少毫升?

  5、匯報操作結果,得出1升=1000毫升

  四、鞏固應用

  1、 想想做做1

  先讓學生看圖說說每個容器里的藥水各有幾毫升,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容器里的容量分別是多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說一說,再集體交流一下。)

  2、 想想做做2

  先讓學生把50毫升水分別倒入自己帶來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在哪里,然后和組內的同學交換容器,估計一下其他同學的容器里倒入50毫升水后,水面大約在什么位置,再動手驗證一下,看看自己的估計是否正確。

  3、 想想做做3

  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圖中的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然后再說說自己帶來的飲料需要幾瓶。

  4、 想想做做4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然后集體交流。

  5、根據學生帶來的飲料,選出幾個容量是100毫升的,讓他們喝一喝,看看要喝多少口,并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五、拓展延伸

  1、 介紹書上“你知道嗎?”的小知識。

  2、補充介紹:

升的認識 篇2

  話題1 有關“升與毫升的認識”的課堂處理

  本次研討中,我們提供了《升與毫升的認識》一課中,一位老師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教學片段和大家交流,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案例。

  認識了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兩個計量單位“升和毫升”以后,老師向學生詢問還有什么問題嗎?一個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

  學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師:(猶豫了一下)我舉個例子吧,1小時等于多少米?(學生笑)

  學生2:時間單位不能與長度單位相等。毫升是容積單位,克是質量單位,它們是不能相等的。

  老師:(對學生2)你說得真好!(對學生1)你理解了嗎?

  學生1:(有些茫然)點點頭。

  對于上面教師的做法,大家踴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數的老師認為教師的做法欠妥當,既可能挫傷了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大家認為毫升(容積)與克(質量)是有關系的,老師的舉例不太恰當。進一步,不少老師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現在摘要主要建議如下,供大家分享:

  建議1 表揚學生的創意,鼓勵以后研究

  ◎ 2007-05-12 23:21 李愛英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我認為當學生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時,老師那樣回答是不好的,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及創造性.應該告訴學生你的想法很有創意,只不過現在的知識范圍不能解答,只要好好學習,不久的將來就知道了;或者告訴學生下一節課老師想辦法答復你.

  ◎ 2007-05-12 19:44 向幫懷

  我認為這樣回答比較好:“你的問題很有創意,說明你很會開動腦筋,這兩種單位在具體指某一種溶液時,只要知道他的密度是可以計算的,但我們現在還不行,因為我們的知識結構還達不到,只要你用心學習,不久你就會找到答案。”這樣回答我想學生就不會茫然,他的探究欲望也受到了保護。觀點對否?望大家指導!

  建議2 真正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解決疑惑

  ◎ 2007-05-12 20:11 葛運玲

  關于學生“1毫升等于多少克?”疑問的解答,對于李老師的回答我感覺有點不妥。當然不同的計量單位不能進行比較這一點不容置疑,但學生的問題我感覺并非是在拿“毫升”和“克”進行比較,我感覺學生是在問老師1毫升的液體(多指水)重多少克,只是這位學生的表達方式不對。所以,對于李老師的回答學生是疑惑的點了點頭(可能是出于對老師的崇拜或迫于老師的權威),如果這時老師對這位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加以指導,告訴他“不能說1毫升等于多少克,因為單位不同不能進行比較,但可以說1毫升的水大約重1克”,這時我想學生會會心的點點頭,決不會心存疑惑,以后他也不會再去問老師“1毫升等于多少克?”這是我本人的一點看法,不知是否妥當。

  建議3 舉例說明二者之間的聯系

  2007-05-13 16:38 曾維娟

  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很有價值!雖然“毫升”與“克”表示的是物體不同的計量單位,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毫升的水、1毫升的油等各有多少克,讓學生從中發現不同的液體1毫升的質量也不同!

  建議4 將課堂向課外延伸

  ◎ 2007-05-13 08:57 裴振全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如果老師真的不知道,可以讓其他同學回答,或留成課下作業,學生可發揮主動性,課下去探討,在液體時1毫升水的質量就是1克。

  ◎ 2007-05-12 20:18 黃趙勇

  毫升與克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有關聯的,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課外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 2007-05-13 22:40 王當琪

  我覺得教師處理這個問題還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積單位,容積是表示容器中液體的體積,體積是有質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寫2000克,有些是寫2150毫升,不同液體有不同的質量,水的質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沒有直接關系,但有間接關系,是可以換算的,老師用“1小時等于多少米”說明問題是不恰當的。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回家查看一下資料,這樣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是一舉兩得。

  ◎ 2007-05-14 10:02 張艷春

  我覺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個學生聽了老師和學生的解釋后很茫然,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到商場去看一看,仔細觀察毫升與克到底有沒有關系,讓他自己尋找答案。

  建議5 鼓勵學生就此開展實驗和探索

  ◎ 2007-05-14 13:23 羅東洋

  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問題,教師完全可以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活動起來,討論明白這個問題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單位,然后對這兩種單位之間是怎樣聯系的問題展開實驗:如1毫升的水是幾克;1毫升的油是幾克。

  我們的感受:

  從老師們對案例的分析來看,大部分老師認為案例中老師的處理是欠妥當的,首先應該注意保護學生自尊心,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毫升與克是兩個有聯系的計量單位.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師通過分析學生的發言,走進學生的心理,理解到學生所要說明并不是簡單的“不同單位”之間的比較問題,而是來源于學生的一種生活認識和積累,這樣的認識和積累對于孩子來說是很了不起的,能夠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思考提出來更是難能可貴的,作為教師要注意呵護的是孩子觀察生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呵護的本身為學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條件。

  另外,還有的老師針對學生的課上發言,談到了課堂的生成問題。對于生成我們要寬容地接納,理智的篩選并機智地解決,所以我們的老師也談到了,將本課的知識向課外延伸,還給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間。

  總之,營造一種共同探索的氛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學生思考發言的機會,是我們教師要想到的,并是要努力做到的。

升的認識 篇3

  本次研討中,我們提供了《升與毫升的認識》的案例和大家交流,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案例

  《升與毫升的認識》

  認識了本節課主要學習的兩個計量單位“升和毫升”,老師向學生詢問還有什么問題嗎?

  一個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

  學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

  老師:(猶豫了一下)我舉個例子吧,1小時等于多少米?(學生笑)

  學生2:時間單位不能與長度單位相等。毫升是容積單位,克是質量單位,它們是不能相等的。

  老師:(對學生2)你說得真好!(對學生1)你理解了嗎?

  學生1:(有些茫然)點點頭。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對于學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應怎樣回復?

  老師的做法欠妥!

  ◎ 2007-05-12 23:21 李愛英

  在<< 升與毫升的認識>>中,我認為當學生提出"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時,老師那樣回答是不好的,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及創造性.應該告訴學生你的想法很有創意,只不過現在的知識范圍不能解答,只要好好學習,不久的將來就知道了;或者告訴學生下一節課老師想辦法答復你.用比重不同的兩種液體比一比就行.

  ◎ 2007-05-12 21:11 黃成濤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里,我認為毫升與克是有關系的,毫升是體積單位,克是質量單位,體積單位與密度相乘就得到質量單位,所以,“1毫升等于多少克”與“1小時等于多少米”是不能相提并論的。

  ◎ 2007-05-13 21:36 梁振舉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學生1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對于學生2的回答,學生是不理解的,只是礙于同學的取笑而茫然點頭。

  ◎ 2007-05-12 19:44 向幫懷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對于學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我認為老師不應該那樣回答,“1小時”和“多少米”除行程問題中有聯系以外,確實是兩種不相干的量,可學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它是在一定條件下有關聯的兩種量,學生提出這一問題也許是他平時從什么地方獲得過這方面的信息,只是比較模糊,這正體現了他的探究欲望。可這位老師的回答就有可能扼殺學生的探究欲,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者讓學生對你失去信心。我認為這樣回答比較好:“你的問題很有創意,說明你很會開動腦筋,這兩種單位在具體指某一種溶液時,只要知道他的密度是可以計算的,但我們現在還不行,因為我們的知識結構還達不到,只要你用心學習,不久你就會找到答案。”這樣回答我想學生就不會茫然,他的探究欲望也受到了保護。觀點對否?望大家指導!

  ◎ 2007-05-12 14:13 李雪蘭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對于學生提出的1 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這個老師"舉個例子吧,1小時等于多少米?"感覺像在責怪學生亂問問題,我的做法,是可以直接舉例子回答,同樣是一毫升,如果是一毫升沙子,和一毫升棉花,你認為哪個重?重的是裝在里面的東西,而不是毫升.毫升只是一個容積單位,不是重量單位,它沒有重量.

  僅僅是不同的單位的量不能比較嗎?

  ◎ 2007-05-12 20:11 葛運玲

  關于學生“1毫升等于多少克?”疑問的解答,對于李老師的回答我感覺有點不妥。當然不同得計量單位不能進行比較這一點不容置疑,但學生的問題我感覺并非是在拿“毫升”和“克”進行比較,我感覺學生是在問老師1毫升的液體(多指水)重多少克,只是這位學生的表達方式不對。所以,對于李老師的回答學生是疑惑的點了點頭(可能是出于對老師的崇拜或迫于老師的權威),如果這時老師對這位學生的語言表達方式加以指導,告訴他“不能說1毫升等于多少克,因為單位不同不能進行比較,但可以說1毫升的水大約重1克”,這時我想學生會會心的點點頭,決不會心存疑惑,以后他也不會再去問老師“1毫升等于多少克?”這是我本人的一點看法,不知是否妥當。

  ◎ 2007-05-12 21:42 福建南安小數班032蘇秀麗

  葛老師的這種處理方法,不僅可以糾正不同單位不能相比的錯誤,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還可以促進學生繼續探究數學知識之間的奧秘。

  ◎ 2007-05-12 21:23 吳艷華

  我同意葛老師的看法,對于學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問題除了糾正不同單位不可比的錯誤外,還要告訴學生這兩個單位之間在某種條件下是有關聯的,比如1毫升水的質量就是1克。也可以拓展一下學習范圍,讓學生查查資料看看1毫升其它液體的質量是多少,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007-05-13 16:38 曾維娟

  我認為學生出現這樣的問題很有價值!雖然“毫升”與“克”表示的是物體不同的計量單位,但它們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關系。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分別稱出1毫升的水、1毫升的油等各有多少克,讓學生從中發現不同的液體1毫升的質量也不同!學生1對于學生2的解釋還是不夠理解,我想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學生1可能想了解的是1毫升的物質有多重!

  課堂要向課外延伸……

  ◎ 2007-05-13 08:57 裴振全

  在《升與毫升的認識》中,如果老師真的不知道,可以讓其他同學回答,或留成課下作業,學生可發揮主動性,課下去探討,在液體時1毫升水的質量就是1克。

  ◎ 2007-05-12 20:18 黃趙勇

  毫升與克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有關聯的,可以引導學生查找課外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 2007-05-13 22:40 王當琪◎

  我覺得教師處理這個問題還有所欠妥,毫升是容積單位,容積是表示容器中液體的體積,體積是有質量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事例,如:一瓶油,有些是寫2000 克,有些是寫2150毫升,不同液體有不同的質量,水的質量是一升(一立方分米)是一千克。毫升和克沒有直接關系,但有間接關系,是可以換算的,老師用 “1小時等于多少米”說明問題是不恰當的。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回家查看一下資料,這樣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不是一起兩得。

  ◎ 2007-05-14 13:23 羅東洋

  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問題,教師完全可以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活動起來,討論明白這個問題的完整性,明白毫升、克各是什么單位,然后對這兩種單位之間是怎樣聯系的問題展開實驗:如1毫升的水是幾克;1毫升的油是幾克。

  ◎ 2007-05-14 10:02 張艷春

  我覺得案例《升和毫升》中的一個學生聽了老師和學生的解釋后很茫然,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到商場去看一看,仔細觀察毫升與克到底有沒有關系,讓他自己尋找答案。

  我們的想法:

  從老師們對案例的分析來看,大部分老師認為案例中老師的處理是欠妥當的,首先應該注意保護學生自尊心,同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毫升與克是兩個不同的計量單位.我們也看到了更多的老師通過分析學生的發言,走進學生的心理,理解到學生所要說明并不是簡單的“不同單位”之間的比較問題,而是來源于學生的一種生活認識和積累,這樣的認識和積累對于孩子來說是很了不起的,能夠在課堂上將自己的思考提出來更是難能可貴的,作為教師要注意呵護的是孩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呵護的本身為學生的進一步深入思考提供條件。另外,還有的老師針對學生的課上發言,談到了課堂的生成問題,對于生成的問題,參看本專題的第四講的內容。對于生成我們要寬容地接納,理智的篩選并機智地解決,所以我們的老師也談到了,將本課的知識向課外延伸,還給孩子更多的探索、思考、交流的空間。營造一種共同探索的氛圍,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學生思考發言的機會,是我們要想到,并努力做到的。

升的認識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并通過具體的演示、操作幫助學生建立1升的容量觀念。

  2、能比較容器容量的大小,會根據自己的認識描述對1升的理解,并能通過觀察、比較容器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學重點、難點:

  1、 使學生認識容量及容量單位升。

  2、 能聯系生活實際準確判斷容器里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學資源:杯子、實驗杯等各種容量的容器若干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 游戲:

  同學們,老師知道平時你們都比較喜歡喝可樂?今天我們來場喝可樂比賽,看看誰喝可樂的速度最快,好嗎?(出示一大一小兩杯可樂)指名兩位學生參加比賽。

  二、師生探究

  1、比賽結束后提問:你覺得比賽公平嗎?為什么?

  2、認識容量:不錯,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里裝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小杯子里裝的水少,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

  3、體會容量的大小:那么,你現在知道為什么這位同學剛才比賽會輸了嗎?(引導學生說出大杯子的容量大,所以用的時間長。)

  4、出示大小兩個冷水壺,讓學生比較,哪一個冷水壺的容量大一些?你除了用眼睛判斷以外,還有什么別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并上臺演示)

  5、及時鞏固。

  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看書,并指名學生上臺照著操作一遍,然后再說說三個杯子容量的大小。

  想想做做第2題:也讓學生先看書,再指名學生上臺照著操作一遍,然后再說說三個杯子容量的大小。

  6、引出容量單位:指著其中的一個冷水壺提問:剛才通過驗證,同學們已經知道這只冷水壺的容量大,(指著大的冷水壺)那你知道這只冷水壺的容量是多少嗎?如果我問你你的身高、體重是多少,你會回答嗎?

  當學生無法回答時,教師及時說明:和身高、體重一樣,為了準確測量或容量的多少,我們必須要用統一的容量單位。(板書:單位)

  7、認識升

  計量水、飲料、油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板書:升)同學們帶來的這些容器里所裝的水、飲料、油等液體各有多少升,和組內的同學互相說說,然后集體交流。(說明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三、活動嘗試

  1、 建立1升的概念。

  提問:1升究竟有多少?讓我們一起動來做一做。

  2、先讓學生認識量杯和量杯上的刻度所表示的含義。

  3、出示棱長10厘米的盒子,讓學生測量一下它的棱長,然后裝滿水,再倒入量杯看一看。提問:你現在能說一說1升究竟有多少了嗎?(使學生明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盒子的容量正好是1升。)

  4、及時鞏固。

  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打開書,分別說說下面的容器里可以裝多少水,再在全班交流。(說明燃器熱水器的10l是指的每分鐘的流水量是10l。

  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自己估計,然后在全班交流。(可以出示沙鍋、水壺讓學生用量杯試一試是否比1升大。)

  四、應用質疑

  1、這堂課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疑問?

  2、生活中還有哪些容器的容量是用升做單位的。

  3、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一些容器,看看它們的容量大約有多少。

升的認識(精選4篇) 相關內容:
  • 認識整萬數(精選16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四年級(上)第86-87頁教材解讀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首先呈現我國2003年各經濟作物總產量,使學生初步感受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出現的較大的數,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 《角初步認識》說課稿(精選5篇)

    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操作,使學生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 0的認識教案(通用17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第1~3題。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2、學會10的數數、認讀、比較大小和組成及寫法,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 1-5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P29及練習四P30T1.2.3.4教學目標:1、理解0的兩種含義,知道0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或開始;2、知道0和1—5各數一樣,借助直尺圖進一步認識數的順序;3、會正確、規范的書寫0;4、會計算與0有關的加減法。...

  • 《10的認識》優秀說課稿(精選13篇)

    一、學目的: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后教學的,是建立在0—5認識的基礎上的,教材安了排了5個例題,編排的目的是先感受再感知、認識、掌握、應用6—10。...

  • 認識整時教學設計(通用5篇)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84、85頁。二、教學目標:1、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2、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 認識各種形狀(精選7篇)

    目標:1、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準備: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2、小白兔頭飾一個,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過程 :...

  • 10的認識說課稿(精選17篇)

    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10的認識》。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分析: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

  • 圓認識教案(精選6篇)

    教學目標1、通過折紙活動,探索并發現圓是軸對稱圖形,理解同一個圓里半徑與直徑的關系。2、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征,體會圓的特征。3、在折紙找圓心、驗證圓是軸對稱圖形等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

  • 《數的初步認識》教案(通用15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三年級下冊第102~103頁例1、例 2及課堂活動。【教學目標】1、結合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兩位小數,并能正確讀、寫小數。...

  • 7的認識(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坐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寫數字10.2.使學生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教學重點1.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會讀、寫10.2.知道10以內數的順序、大小比較及10的組成.教學難點10的...

  • 8的認識(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數數量是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7,知道7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掌握7的組成,認識7的序數含義.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3.結合主題圖對學生進行愛勞動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

  • 9的認識(精選14篇)

    第一課時: 一、學生基礎: 5以內各數,在整數集合中是最為簡單的幾個。由于數小,抽象程度較低,兒童理解也比較容易,大部分兒童在入學前對5以內的各數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1-5各數的特點和兒童的生活經驗,將1-5的認識集中起來學習,...

  • 3的認識(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能夠正確數出數量是5的物體的個數,會讀寫數字5.2.了解5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掌握5的組成.3.進一步理解序數概念.4.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教學重點理解5的含義,...

  • 克的初步認識(精選15篇)

    教學建議教材分析這部分內容主要學習克和千克兩個重量單位,是后面學習"噸的認識"的前提和基礎.雖然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過重量問題,但重量單位還是第一次接觸,還缺乏認識,而且重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因此...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永久免费视频 | 97人妻人人做人碰人人爽 | 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 国产视频p | 精品精品国产毛片在线看 | 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入口 |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三级久久久久 | 日韩人妻OL丝袜AV一二区 | 亚洲免费二区 | 丁香五月七月综合激情 | 九一精品国产白色高跟鞋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蜜桃牛 | 雪花飘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 一级女人裸体舞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浪潮网站 |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 | 狠狠干2020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奶头 |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2023 | 久艹伊人 | 拔插拔插在线观看 | 欧美日本在线 | 亚洲性图 | 中国xxxxxx片免费播放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软件 | 国产成AV人片久青草影院 | 色婷婷久久 | 深爱五月综合缴情综合网 | 老熟女高潮喷了一地 | 极品少妇的粉嫩小泬视频 | 浮生影视在线观看 | 亚洲无码在线观看色网视频 | 中文字幕2020 | 久久精品亚洲天堂 | 福利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