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 Unit 3第一課時教后感
教學4a unit 3第一課時,我準備先跟學生操練句型:where’s my …? it’s in/on the …is this/that your …? yes, it is.
教學片段一:
在第一個班級,我準備了本單元要學的8個單詞的實物,分別把這些東西放在課桌上、課桌里,或椅子上,或文具上。這樣方便學生比較直接地運用介詞in和on進行操練。課堂氣氛不錯,學習效果也不錯,學生們清晰地區別了in和on,this和that。但是,因為環境的局限(在教室里),學生的回答大都是it’s in/on the desk/on the chair/on the book/in the pencil case.有失單調,且復習的詞匯有限。
教學片段二:
因為去上了一個一年級班,再回到辦公室換了四年級教材,匆匆忙忙跑上四樓去上四年級課,忙碌中,帶好了8個單詞的圖片,卻失落了它們的實物。
教學過程中,一直為自己的粗心而懊悔。一邊進行課前的導入與復習,一邊在腦子里緊張地進行思索、梳理、安排:這個班的這節課該怎么上?
句型操練開始了,我利用圖片問where’s my …?讓學生們自由發揮、想象:你覺得老師的這個東西會放在什么地方合適,你就用適當的詞來回答。
效果竟然是出奇的好!許多答案精彩紛呈:
where’s my umbrella? it’s in the bathroom/on the chair.
where’s my key? it’s on the tv/on the sofa.
where’s my purse? it’s on the bed/in the jacket.
where’s my water bottle? it’s in the fridge/in the sitting room.
where’s my storybook? it’s in the bookcase/in the study.
…
每教學一個單詞,就跟學生們練一遍句型。然后進行師生集體操練。我告訴學生們:我要從大家剛才的回答中選最好的一個來回答。
結果為了證實自己的答案是最好的,為了得到老師的肯定,學生們積極開動腦筋,發言熱烈,課堂氣氛活躍,連平時一直懶怠于舉手發言的學生也多次發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
一、我看形象教學
多年來,小學英語教學中強調情境的設置。每上一節新授課,我們的英語教師身兼數職:課前是一個編劇與導演,要努力創設適當的情境;課上是舞美、場記,準備一大堆的圖片、道具、實物,提供教學操練。上課時,英語教師們不停地出示、更換各種圖片、道具與實物,充分體現形象教學的理念,創設直觀的教學環境,便于學生們更好的理解與接受。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其實這樣的課,學生們眼花繚亂,根本來不及自己思索與考慮。所有的練習,都是在教師預定的情境中進行。因此,所有的答案也就千篇一律,沒有創新
二、我看教學急智
教無定法。在教學中,往往會有不可預計的現象出現,面對這樣的時刻,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依據本課的重點難點,迅速調整好教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