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 What Time Is It ?》教案與教學反思part B
教師拿出mike的圖片,問學生who is he ?what time does he get up ?學生可能會給出各種答案,讓他們從錄像中找出正確答案。
(1)看掛圖或,回答理解性問題,并通過情景、動作等幫助學生理解hurry,ready和oops的意義,可適當進行造句聯系加以鞏固,并注意對兩個句型:it’s tme for…和it’s time to…加以比較。
(2)聽錄音,然后跟讀、模仿。
(3)分角色朗讀和分角色表演。
(4)調查:設計一個調查表,然后調查五名學生或教師的作息時間,在四人小組中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新句型it’s time to….來表述。
連續播放三次錄音。第一遍讓學生先聽錄音,第二遍勾出與錄音內容相符的一項,第三遍檢查。
錄音內容如下:
(1)what time is it ? it’s 8:30 .
(2)i’m hungry ,mom . oh , it’s twelve o’clock .it’s time for lunch .
(3)hurry up!it’s 7:05 .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
(4)it’s 9:40 .it’s time to go to bed . good night ,mom .
4、extension
1)熟讀并背誦b let’s talk。
2)與父母親一起進行對話。
教學后記 學生能聽、說、認讀let’s talk。但還要加強重點句型的念說。
第六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夠四會掌握五個單詞和兩個句子。
2、能夠在教師的幫助和錄音帶的帶讀下朗讀對話。
3、能夠較好地朗讀pronunciation中的單詞,并能分析出讀音規則。
4、能完成task time 中的任務。
5、能夠學生本單元的歌曲、歌謠。
6、能聽懂故事。
教學重點:四會掌握五個單詞和兩個句子。
教學難點
1、朗讀pronunciation中的單詞,并能分析出讀音規則。
2、完成task time 中的任務。
教學方法:情景法、視聽法、直接法、結構法、功能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浸法、綜合法。
教學步驟
1、熱身
(1)吟唱歌謠,邊唱邊舞。
(2)聽故事,請準備好的學生上臺表演。
2、預習
學生拿著自己的作息時間表到講臺上,選擇其中一個時間做動作,并說:tick , tock , tick , tock , says the clock .it’s 7:30 . 其他學生做出相應的回答,如: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以次導入課文。
3、新課呈現
read and write
(1)聽錄音,理解句子內容。教師可就該部分對話設計一些問題檢查學生理解程度。
(2)學生跟錄音朗讀課文并分角色朗讀。
(3)利用課程表玩游戲。學生a:tick ,tock ,tick , tock , says the clock . it’s 12 o’clock .學生b:it’s time for lunch .
(4)教師知道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四會單詞和句子。
pronunciation
建議教師先示范分析一個例子,再讓學生仔細聽錄音后分組討論。各組派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的結果,教師評價并指正。
task time
這部分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建議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可充分發揮想象力,給鐘面設計新穎獨特的圖案。教師特別需要鼓勵學生在描述自己制作的鐘時使用本單元學過的語言。
3、extension
1)熟讀并背誦b read and write。
2)完成《活動手冊》本部分練習。
3)抄寫四線格上的單詞和句子1x2行。
教學后記:學生能聽、說、讀、寫所學單詞和句子,并能進行辨音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