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案+實錄+說課設計)
10、師:根據國際上骨髓資助的有關規定,骨髓資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內是不能見面也不能知道對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我們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中國臺灣青年相遇了,會是怎樣的場景?可以想象,也可以和其他同學配合表演。
11|、師:(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工作安排表)我們來看看李博士這一天的工作,你想到了什么?
12、師:由于歷史和原因,中國臺灣和大陸現在還沒有直接通航,中國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有到香港中轉。盡管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
生:
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朗讀)“小錢得救了……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師:再深情地讀一讀最后一句話。
生:(朗讀)“那血脈親情,如同生命的火種,必將一代一代傳下去。”
13、師:是啊,這些人就在小錢的身邊,時時刻刻給予小錢關心、愛護和支持,他們是怎樣做怎么說的呢?課文中并沒有具體描寫。怎么辦?
生:我們可以想象一下。
師:對,我們可以重點想象兩個時間里人們對小錢的關心。這兩個時間是很特殊的,一個是當小錢知道自己患了白血病的時候,另一個是骨髓移植這一天,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在這兩個日子里,小錢身邊的親人、朋友以及醫護人員是怎樣想小錢傳達他們的愛心的。并把他寫下來。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跨躍海峽的生命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中國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二是體會中國臺灣人民和大陸人民難以割舍的骨肉親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生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運用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談何容易、平安無事、期待、突如其來、空曠、骨肉同胞、血肉親情”等詞語。
2、讀懂課文,理解“跨躍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貴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中國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的含義。
三、說設計理念:
課文語言樸實自然,敘寫生動具體,情致淳厚感人,教學設計以愛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體會,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美好的感情,體會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教學中重朗讀、重感悟、重情感、重創新。在聽、說、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