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
6在學生感受到白鵝的可愛有趣之后,教師相機鼓勵他們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做準備。還可以建議學生課后閱讀《白鵝》的其他片段,或豐子愷的其他散文,進一步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
豐子愷(1898—1975)曾用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崇德(今桐鄉)人。他一生涉獵文學、繪畫、音樂、翻譯、書法等各個藝術領域,并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早年就讀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隨李叔同學習繪畫。1921年赴日本學畫,次年回上海教書。1927年出版第一本漫畫集《子愷漫畫》,1929年任開明書店編輯,1930年至1937年專事作畫著書。抗戰爆發后,先后任教于宜山浙江大學和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上海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余種,畫集《子愷漫畫》《又生畫集》《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畫,風格、神韻極為相似。繪畫上他力求用形狀色彩來代替語言文字,寫作中則注意用語言文字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質樸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注了一股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