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古詩兩首
第一課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①搜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讀熟詩歌。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導入新課
1、你們知道哪些關于朋友送別的古詩?
2、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于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3、解題: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里?“之”:去的意思。
4、交流搜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關系?
(3)、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每個字讀三遍。
3、跟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向同學求助。
4、生開始自主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獲,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煙花:柳如煙,花似錦。三月:陽春三月。下:順流而下。碧空:藍天。盡:消失。惟見:只看見。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4、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能力訓練,情景表演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評選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第二課時《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