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后感五則
1.今天,我們學習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杭州青年小楊患白血病要骨髓移植,一個中國臺灣青年自愿捐獻骨髓。做手術那天,剛巧碰到地震,醫生李博士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抽取骨髓并成功地完成了手術,小錢得救了。
讀了這篇課文,我被深深感動了。那個中國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真好啊!我以前在電視中看到有些人要把祖國分裂出去,也看到有好多人反對,今天我終于明白他們為什么反對了。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中國臺灣青年知道祖國的同胞有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骨髓,連姓名也沒留下。李博士為了祖國青年的生命,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完成了手術,他對祖國青年是多么地熱愛啊!他們用愛架起了一座橋,把海峽兩岸人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我長大了也要為兩岸的統一做點事,讓祖國寶島臺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中心小學四年級 韓晏舒)
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讀后感
今天,我學習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篇課文,整篇課文都是圍繞著一個字來寫的,那就是——愛。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篇文章講的是七年前發生在中國臺灣和大陸之間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美麗的杭州市,一個只有十八歲的年輕小伙子——小錢,因得了嚴重的白血病躺在病床上,等待著骨髓移植來挽回他的生命。而在同一時刻,中國臺灣的一位青年人也躺在病床上等待著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襲擊了中國臺灣地區,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負責手術的李博士和這位勇敢的中國臺灣青年,為了海峽彼岸的大陸同胞,不顧自己的安危,不顧家人的安危,在搖晃的病房中堅持做完了手術。小錢得救了,兩岸骨肉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從課文中,我看到了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那種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這篇文章也更加深刻地體現了中國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的血脈親情。
由此我想到,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社會中,愛心是無處不在的。面對受災的群眾,我們捐款捐物;面對病重的少年,我們伸出救助之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愛心,我們的社會,是多么美好啊!就在我們班中,也不乏這樣的實例:一直以來,班里大掃除時,抹布由同學自己帶,可總是有些同學忘記,老師和同學都為此苦惱不已。有一天,班里突然多了幾塊抹布,同學們再也不用為大掃除發愁了。幾塊小小的抹布雖然算不了什么,但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同學為班級著想,為同學們著想的心靈,這不就是為班級、為同學們奉獻的愛心嗎?
同學們,我們身邊處處都有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愛,世界才變得這么美好。正像一首歌里唱得一樣,“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四年級一班 張邁)
3.我讀了《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后深受感動。
文章寫了病人[文中的主角]已經要離開人世了,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活他。可醫生們并沒有放棄對他的治療,終于在中國臺灣找到了適合移植的骨髓。昨天中國臺灣剛發生了里氏7.3級的大地震,此時,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李博士[文中的主角]用大地震動的間隔把中國臺灣青年[文中的主角]的骨髓抽出來。趕回醫院,給病人做了手術,病人得救了。